听傅佩荣教授讲哲学(四十五)

2018-11-03  本文已影响4人  宛宛花开

继续介绍斯多亚学派。

这一集的主题是坚守道德底线,要谈的重点是“该如何看待自由与善恶”。在亚里士多德之后,古希腊随着城邦政治的瓦解进入帝国时代,这段时间称作希腊化的时代,希腊思想开始影响到周边的地区,一路发展到罗马帝国时代,影响力相当可观。

上次谈到斯多亚学派的宇宙论是一种命定论,宇宙是一个整体,它是泛神的、唯物的,也就是把上帝当作宇宙的意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在这里面一切都是命定的,也就是它会有定期的宇宙大火让一切重新开始,按照同样的细节发展所有的一切,这实在不太容易理解。

但是我们要问的是,在这种宇宙论的命定主义里面,人的自由怎么办?人有自由吗?如果没有自由的话,怎么能谈道德呢?所以这一集要介绍三个重点:

第一,人的自由问题。

第二,对善恶的判断。

第三,世界主义的萌芽。

本期重点1:人的自由问题

如果宇宙是一个命定的结构,一切都按照必然的规律,也就是自然的法则在发展,那么让人去遵守自然法则有什么意义呢?因为人也在整个自然界之中,本来就会遵从自然法则。这么一来的话,人到底有没有自由呢?简单来说,人没有外在的自由,但他有内在的自由,这个内在的自由表现在三方面。

1、所有事情的发生都是神的旨意,你要欣然接受。假设我现在生病了,根本就不用抱怨或者责怪任何理由,就把它当作这是安排好的,我就欣然接受它。说实话,这种事你不接受也得接受。

2、你要主动改变自己对事件的判断及态度。比如我们都会遇到许多事情,包括好的、坏的各方面的情况,那么该怎么办呢?他们认为一个人不能阻止命运给他准备的快乐与痛苦,但他可以改变自己的判断。他可以认为快乐并不是好事,痛苦并不是坏事,从而保持自我满足的自豪感。这是他们在这方面基本的态度,然后再肯定上帝所安排的一切都很好,由此就变成一种乐观主义:欣然接受神的安排,改变自己对自身遭遇的判断及态度,同时肯定这一切都很好。所谓人的自由,就是要主动改变自己内心的态度。

3、在学习斯多亚学派的时候,要牢牢记得,它把许多词都当作不同方式的表述而已。比如上帝就是宇宙的法则,那么人的理性与宇宙的法则是相应的,互相呼应,等于是天人感应了。那这种相应的情况,当你按照理性来生活,也就是按照自然来生活,你从英文来看的话,自然这个词叫做nature,nature也就是本性,你如果按照人的本性生活就是按照自然生活,而人的本性就是理性。这一来的话,你就不会去做人类共同法律所禁止的事情。

那什么叫德行呢?德行就是依理性而活,也就是依自然而活。这个自然并不是指原始的本能,像以前谈过犬儒学派所说的那样,而是依理性而活。换句话说,他们认为人的自然、人的本性就是理性,因为理性可以了解宇宙的秩序与自然的原理,然后肯定这一切都在人的灵魂之中。也就是说人应该为了自身的目的,而不是因为希望、恐惧或外在的动机而去行动,这样就把自由从外在转向内在,变成自己理性的理解,理性的觉悟了。

本期重点2:对善恶的判断

你如果按照理性,也就是我们的本性所选择的事情,去履行一切适当的责任,这就是善。斯多亚学派认为行为本身无关善恶,善恶在于动机,在于你的意念或意向。而恶就是在人的意志中缺乏正确的秩序,也就是你的意向没有得到理性的引导。这一派对于善恶的判断,讲到跟修养有关的时候,有一个比较特别的观点,但它从早期到晚期慢慢在改变之中。

我们先说最早期的观点,最早期的观点认为这世界上只有善和恶两种人。换句话说,美德或德行是一个整体,各种美德相伴而生,它就不可能有任何恶行了,要么就全善,要么就全恶,没有中间的阶段。这听起来非常严格,所以斯多亚学派有时候也被称作严格主义,也就是说它太严格了,不让你有中间渐进的过程。

他们观念其实并不难了解,比如有两个人今天都要去北京,一个人说我现在距离北京50公里,另外一个人说我比较接近,我距离北京只有5公里,但是从他们都还没有到达北京来说,都没有达成这个目标,都是零,并不是说你比较接近就代表更好了。

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有的就是全有,没有就是全无,这就是他们对于德行修养的看法。这种说法当然太严格了,有没有道理呢?也有些道理,因为他们强调人格是一个完整的生命。古时候对于人格的了解是比较单纯的,不像后代心理学的研究。我们听到了现在心理学研究人的人格,最夸张的是说,一个人最多有26种不同的人格,这实在太复杂了。

但是不要忘记从斯多亚学派开始,一个人的人格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决定性的原则,决定一个人生命的价值。简单来说,你征服世界等于是征服自己的感情、冲动、欲望,这样就可以变得不受外界干扰。

有智慧的人会根据合理的原因,为他的国家或朋友而受苦受难,甚至牺牲。这就是他们对于善恶的基本观念,或是全有或是全无。西方有些话就是从这边延伸出来的,我刚刚讲的那一句英文就是“All or nothing”,你要么就全部都有,要么就是全部都没有,这显然是相当极端的观点。

本期重点3:世界主义的萌芽

再往下发展,我们就要问了,世界主义是怎么回事呢?宇宙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自同一个神,有同一个定律,由它所支配,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那么人呢?人类各自不同,有民族、地区、观念上的不同,但是理性都是一样的,所有的人都有共同的理性,但是不同的族类形成不同的国家。

那既然理性上都一样,人类应该是同一类,所以真正的爱智者应该成为世界公民。从这边就延伸出世界主义,它的原意其实是把宇宙看作一个整体,现在这个词还在使用,叫做cosmopolitanism。“Cosmo-”就是宇宙,“-politanism”就是要把宇宙当作一个城邦、一个国家。这么一来的话,所提供的道德上的要求就比较特别了,变成是:一方面,你自己是自己的主宰,要追求内心的平静,我的德行就是皈依于一种普遍主宰的力量,人的德行从属于自然界的规律,也就是神的规律;然后世间所有的人都跟你一样,应该形成一个世界、一家的观念,这称为世界主义。

本期收获

1、有关人的自由,要理解为:人的自由就是有意识地、情愿地去做他必须做的事,一切都在必然性的控制之下,也就是命运。但这个命运与上帝或普遍的理性并无不同,所以人的自由完全是一种内在的自由。透过理性的了解,改变自己对事件的判断及态度,把任何事件都当作神的旨意而欣然接受,以此而论,人还是自由的。

2、斯多亚学派对于善恶的判断,早期是非常严格的,甚至走向极端,也就是认为一个人或是善人或是恶人,没有中间的阶段。你说我正在修炼,还没有达到善的程度,那就是恶了。你一旦进入善的世界之后,就进入一个很特殊的领域,生活的每一方面,言行的表现都合乎善的要求。所以你或者是全善,或者就是全恶,这一点跟我们在现实生活上的情况显然是有差距的。所以后代的斯多亚学派的学者就慢慢要修正这一点,进一步强调修德的重要,但他们有另外一套说法,我们将来再说。

3、斯多亚学派出现一种世界主义,因为人与人在生活的地区、组成的国家、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各不相同,但是理性都是一样的。理性上我们是同一类,称为人类,就应该成为一个共同的国家,我们都是世界公民,应该发展一种世界主义,这种观念显得有一定的高贵性,令人向往。

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知道,为什么西方很多学者,如果没有明确在政治上或宗教上有他个人的信仰的时候,通常都会欣赏斯多亚学派的观点,进而在言行上有类似的表现,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封闭的系统最后能够演变出对人格尊严的肯定。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