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美故事

窃读的乐趣

2017-10-19  本文已影响21人  木棉木棉2017

文/木棉

2017—10—19

窃读的乐趣

书籍乃人类的朋友,是知识的源泉。自古以来,“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便成为一句千古良训。读书世家被称为“书香门第”,死读书的人被称为“书呆子”,爱书、惜书之人被称为“书虫”,厌书、恨书之人,史有秦始皇,即“焚书”,又“坑儒”。然而,愿望与结果往往相悖,几千年来,文人墨客对书籍和知识的追捧,趋之若鹜,达到了登峰造极,中国的文化不仅没有绝迹,反而儒、释、道三教合一,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形成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千年道统。

窃读的乐趣

我是喜欢读书的。我的青少年时代,值文革中期,那时除了马、列原著,毛选和“红宝书”之外,所有的书籍统统被列入封、资、修的范筹,冠以“大毒草”。图书馆被封存,书店也买不到任何书籍。“书荒”虽“净化”着我们的头脑,但也让渴求知识的人们“饥饿”难耐。在那个精神文化生活极度匮乏的年代,能读到一本“好书”,就像觅到了一件“奢侈品”。我初中同学里,有位十分要好的同学,她的父亲是报社的一位编辑。一天她非常神秘的告诉我,她父亲藏有许多“好书”,并且不允许他们说出去。我再三央求她借我看看,后来她答应偷偷借我,但必须在一两天之内看完归还,我连忙点头答应。对借到的每一本书,我总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归还。于是乎,在我中学两年多的时间里,我陆续阅读了《林海雪原》、《红岩》、《暴风骤雨》、《清江壮歌》、《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晋阳秋》、《香飘四季》、《复活》、《红与黑》、《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静静的顿河》、《德伯家的苔丝》、《她的一生》、《牛虻》、《高老头》、《傲慢与偏见》……一批中外“大毒草”。因为有了时间的限制,书中精彩部分往往来不及细细品味,但这段特殊的读书经历,却也练就了我一目十行的读书功夫,开启了我对文学的追求之路。

窃读的乐趣

一次,我偶然发现母亲和小姨们的枕头下面放着《三家巷》、《家·春·秋》和《雾·雨·电》,便悄悄拿来看,结果被她们发现严厉训斥,“这是禁书,小孩子不能看”。“哼,你们能看,我为什么就不能看?”趁她们出门不在家,几年来练就的读书功夫终于派上了用场,我很快地读完了她们所有的“禁书”,又神不知鬼不觉的将书放归原处。这种“窃读”的过程非常刺激,“窃读”成功的我有一种说不出的快乐和成就感!

窃读的乐趣

后来,我已经不满足“窃书”看了。父亲的一位挚友收藏了许多“旧书”,我求他借我一阅,他大发慈悲,于是,我又接触了二、三十年代的热销刊物《语丝》、《良友》,阅读了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作《啼笑因缘》、《夜深沉》、《金粉世家》、《秋海棠》及《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镜花缘》、《说唐全传》、《官场现形记》、《唐诗》、《宋词》、《肖像新红楼梦》等一大批古线装书,进一步开扩了我读书的视野。回忆少年时代那段读书的往事,它已成为我成长过程中难以忘却的记忆。

窃读的乐趣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书店、书屋、书报亭,鳞次栉比,随处可见。平板电脑、学习机、汉王电纸书、口袋书、点读机、各种各样的报刊杂志更是标新立异、种类繁多。闲暇时走进书店,就像畅游在书籍的海洋,书架上摆满了印刷精美,设计独特,装帧新颖,插图美轮美奂的图书,不由的心中发出感叹,现在的读书条件简直太好了!可是现在的孩子们却不以为然,些许是现代教育课业负担太重,以至于没有更多的时间阅读。或许是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太快,一夜成名成为一种时尚,酒香不怕巷子深,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几近成为天方夜谭的思维模式。孩子们书包里装着《怖客》、《疯了桂宝》,手里玩着“苹果”,嘴上聊着QQ,微信耳朵里听着MP4,过于浮躁的速成文化替代了慢节奏的传统文化。现代人再也不用为读书而发愁,但他们却也体会不到书以稀为贵的感受,永远也享受不到“窃读”的乐趣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