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管理时间管理自己

读书经验:如何一个月读10本书

2018-01-30  本文已影响510人  金十六的2018

1月份马上要结束了,今天复盘下1月份的读书情况,既是对过去一个月读书的记录总结,也是想在此基础上分析哪些地方值得坚持、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当然,如果你有好的建议,也可以一起探讨,如果恰好能够给你一点儿启示,那最好不过了。

1月份共读完了九本书:《认知突围》《王者速读法》《财富自由之路》《番茄工作法》《简单的逻辑学》《伯赞学习技巧》《小强升职记》《把时间当做朋友》《奇特的朋友》,还有两本《决断力》、《七年就是一辈子》正在阅读中。

关于如何选书

1.读书,首选经典

为何首选经典,就不解释了。我倒想说说我是怎样选出这11本书来的。所谓“选”,其实也没有耗费我多少时间。第一本书《认知突围》是很好的朋友年前送给我的,不能辜负朋友的一片心意,恰到时机地把它作为新年第一本书,这本书是讲关于“认知”的,正好在得到app上听到李笑来的新书《财富自由之路》(知道也是关于“认知”的),然后就买回来了。读《财富自由之路》时,很认同“财富自由实际上是时间自主权”这个观点,并且感觉自己平时浪费了好多时间,于是就对时间这个话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学习“时间管理”方面的知识,于是就先后有了《番茄工作法》《小强升职记》《把时间当做朋友》《奇特的朋友》《七年就是一辈子》这几本书。当我在读的时候,我意识到两点:一是有太多相关的书可以读,二是不可能读完,为了尽可能多的读几本,于是我就想学习速读,于是就有了《王者速度法》《博赞学习技巧》。这11本书中大多也可以称得上是经典,至少是很有口碑和知名度的。当然,这不是我自己凭空想出来的,是借助“他力”,我会运用网络力量多处搜索牛人书单、高质量书评,初步收集后,进一步筛选出推荐比较一致的书籍,进行主题阅读,可以看得出,1月份的书一半以上是关于时间管理主题的而且其其它基本也是相同的。“他力”不仅有网络,还有朋友、作者在书中的提及等等。

你看,最开始的源头只是朋友的一份好意,我是一环扣一环引出这些书目来的。当然,怎样来“扣这个环”是因人而异的,我倒建议你从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本书开始,或者简单粗暴一些,从你手头有的任何一本书开始,只要别太难读就行。记住,阅读也是有目的的,想想你是为了消遣、获得资讯还是求得理解而读?

重要的是:别犹豫,先行动起来!当你开始读第一页,就已经迈出了很重要的一步。

2.纸质书还是电子书

这11本书中纸质书有四本,分别是《认知突围》《财富自由之路》《简单的逻辑学》《决断力》,其余书目是电子书。我个人体验还是更喜欢读纸质书的,一是它让我真正有读书的感觉,尤其是大段时间读书的时候,二是可以在上面做做笔记而且有实物可以收藏。但是现在一本书的平均价格大约30元,如果读书比较多的话,这也是不小的开销(土豪没有这个担忧),所以想要多读,电子书是必备的选择。而且现在网上有那么多的免费资源,不用白不用啊。目前,我读的书中,电子书是超过纸质书的。

还有,我还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喜欢囤书,虽然不多,可是书架上总会有那么几本书被“冷落”,像是《决断力》这本书印象中应该是两年前买的,至今才读。所以先把这些纸有计划地消灭掉。

关于什么时间读书

1.个人做法

本来晚上会有半小时到一小时的时间来读书,因为2018年给自己定了早起的计划,坚持每天6点起床,于是早上起床后又增加了一个多小时的读书时间,这两个时间段肯定是读纸质书,在台灯下读书的感觉是很棒的,这基本上可以保障一天2个小时的读书时间。

如果工作不是很忙,甚至可以忙里偷闲的话,工作时间也是可以找出时间来读一会儿的,这个因情况而定了,反正我有时候是可以的,当然不会很多,这要求提高效率工作效率相配合。再就是每天中午吃完饭,还不着急接着去宿舍睡觉,休息的这段时间我也是用来看书的,又多了半小时。如果下午下班后不着急走的话,也会看上一会儿再走。

2.给你的建议

一是要有固定的读书时间。无论早上还是晚上,不管半小时还是一小时,关键在于坚持。

二是让读书成为习惯,成为一种不自觉的行动。比如我现在一旦闲下来坐在电脑前,第一反应不是看娱乐新闻,而是打开上次未看完的书,无形中就多了读书时间。当然,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

二是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不是用碎片化的时间看书,而是用碎片化的时间来干其他的事情,那省下来的大块时间不就可以看书了嘛。其实碎片化的时间是很多的,只是你没有充分利用起来,这涉及到一个时间管理的问题。注意:碎片化时间要利用,但不是用来进行碎片化阅读。

关于如何读书

这是一个太大的命题,我这里仅针对于个人本月读书情况,谈几个个人看法。

1.该快的快,该慢的慢

有些书需要“一字不落”地读才能有收获,有些书需要慢下来品味但“慢不该慢到不值得”。还有,我们需要搞清楚“精读”和“慢读”之间的区别,精读未必需要慢,慢下来未必读得精。大多数时候慢是因为自己方法不当甚至是走神了,所以学习一点儿速读技巧还是必要的。我们读完一本书能够从中获得一到两点启示就非常了不起了,大多数书籍的作用也不过如此,你想一想,是不是?说到快,“快不该快到有损于满足与理解”,过快的追求速度已经失去了阅读的意义,如果单纯地追求一个月读了多少本书,那只不过是在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快感。

我现在读书,早上和晚上也就是纸质书会相对慢些,安排的书也是需要慢下来才能理解的那种,白天的话,限于时间紧张和精力受干扰,盯着电脑屏幕的时候会读那种可以迅速扫过就能get到重点的内容。

2.要有思考

无论读纸质书还是电子书,无论是“速读”还是“精读”,这些都是读书的形式,绝非目的。我们读一本书的收获在于“理解”,只要能够理解,快或慢都无关紧要。而理解是需要建立在思考基础之上的,不仅仅是文字的表面,还要提升到概念的认知、方法论的总结上。我们都知道学而不思则惘,思是学的必然,也是学的提升,无论是存疑还是赞同,思考的意义在于有个人的见解,建立与已掌握知识的链接,进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3.要有输出

其实自己以前的阅读量相对也还可以,但是缺少“输出”,这造成了两种尴尬:一是读过的书很多,但记住的很少,二是没有转化成自己的东西,跟没读一样。读书和不读书的人,应该是不一样的,但让人感觉不出差别来,那就尴尬了。所以,现在也有意识地训练自己读完之后进行记录、思考、转化,从写作开始,写不出书评就将全书的内容以读书笔记或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起码对整本书有了更深的理解,时间久了,相信自己的思维、行动也会衔接的。

一个月来,个人是有了改变的,从基本不动笔到现在每读完一本书写一篇读书笔记,我在进步中。

最后,我想说的

读书,其实是非常私人的事情。不能胁迫别人,也不能被他人裹挟,无论是读书态度还是读书习惯,这些都是相互促进的过程。

关于读书的话题有太多,永远说不完,而且每个人的观点不可能完全一致。

我在这里的复盘分析,其实是一个自我反思提高的过程。文中提到的前九本书,在前面的文章我都进行了读书笔记的整理,可直接链接,包括今天的所谓“复盘”,如果这些内容能让你获得知识或者得到启示,我也将获得更大的满足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