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个时代的大众情人,却选择孤老一生
文:叉少
第一次听高仓健和他妻子的故事,是在马未都的脱口秀节目《都嘟》里。
开始,马爷讲电影《幸福的黄手帕》,举例说明高仓健演技如何之高。
电影讲了个什么故事呢?说一个蹲监狱的男人要回家了,回家之前,怕老婆不爱自己了。就写信说:“要是你还爱我,就在门口挂一条黄手帕。”
归家路上,高仓健演的男主角一路忐忑。结果到家一看,门口不是一条黄手帕,而是漫天飞舞的黄手帕。
说起重逢那场戏,马爷吹得天花乱坠:
“这戏要搁在我们这儿拍,肯定是男人手上的包‘啪’一掉,然后两人热烈相拥、痛哭流涕。可高仓健怎么演的呢?人家就走上前去,非常克制地说了句‘我回来了’,转身就跟着老婆进屋了。那镜头给了两人一个远景,一连串的黄手帕漫天飞舞,那叫一个动人。高仓健这种特别隐忍的、波澜不惊的演法,让当时的我们由衷佩服。”
当时我一听,心说,切,不就是反高潮嘛,好多电影都用烂了。但接下来马爷讲高仓健的情史,倒是戳中了我的心。
25岁那年,高仓健认识了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19岁的歌手,江利智惠美。智惠美14岁唱歌出道,以一曲《田纳西的华尔兹》闻名全日本。
当时高仓健,还是个一般般出名的演员。
高仓健28岁生日这天,两人喜结良缘,智惠美也宣布退出歌坛。原以为是幸福的开始,没想到是悲剧的起点。
婚后不久,智惠美怀孕,结果检查出患有严重的妊娠中毒症。孩子流产了,智惠美无法再生育。而正是这时期,高仓健迎来了演艺生涯的第一个巅峰期,成了东映的流量担当,每天都忙着拍片子。
高仓健这个人,本身就内向,忙着赚钱,忽略了妻子的感受,两人之间隔膜越来越深。祸不单行,没多久,爱巢又碰上火灾。孩子流产,现在家又被烧了,放在哪个女人身上也是大灾难。智惠美厌倦了高仓健的疏离,最终单方面宣布离婚。
离婚后,智惠美郁郁寡欢,事业不顺,最终因为酗酒窒息,意外死亡。死去时,年仅45岁。举行葬礼那天,高仓健没去现场,只是远远地双手合十。
面对外界指责,高仓健从不回应。
他就干了一件事:
为悼念亡妻,终身不娶。
每年2月13日,在智惠美的墓前,高仓健都会献花焚香。神情凄然,默默无语。此后40年间,他孤独一人,没有家庭,没有子女,孑然终老。
旅日记者徐静波在博客文里提及,在妻子的墓旁,高仓健特意买下了一栋房子,一有时间,就默默走到寺庙里,陪伴亡妻。
他心底一直留有爱恋和亏欠。
后来我看了个纪录片,片中提到一件更令人感动的事。68岁那年,高仓健拍摄《铁道员》,演一个兢兢业业的铁道员,为工作忽略了妻女。拿到剧本后,说起铁道员即将死去的那场戏,高仓健忽然对导演说:“请在这里响起一首歌吧。”
那是妻子的成名曲 ——《田纳西的华尔兹》。
最后这首歌的旋律,贯穿了整部电影。
一种凄然的、悔憾的,但同时又很坚固的隐忍,流露在影片中高仓健的脸上。
令人动容。
我想,最初高仓健听这样优美的旋律时,一定心花怒放,娶到唱这首歌的女孩时,一定觉得无限幸福。最后怎么就写了一出悲剧?
懂得珍惜眼前人,到底是难啊。
想必妻子的死,对高仓健的冲击巨大。后来高仓健成了一个非常柔情的人,虽然还是不擅表达,但人生观已为之一变。
讲他的人生哲学之前,先说说他的经历。
高仓健自幼不善言辞,本来想做个贸易商人。结果大学毕业后,连工作都找不到,只好去东映面试仓库管理员。面试那天,董事长看到他外表俊朗,就说:“你这么好的条件,当什么管理员,快来做演员!”
在老家人眼里,演员是下九流。可为了生存,他只能委屈自己。起初,东映想让他走偶像路线,演爱情戏,结果不温不火。后来,一个黑帮导演说:
“他这么内心坚忍的男人,拍爱情片就是浪费,快到我剧组来拍黑道电影!“
果然,一拍,火遍全国。
但演了没几年,高仓健就厌倦了。因为黑帮电影人物刻板,每天打打杀杀,而且渲染暴力,他很不认同。于是45岁时,他选择重新开始。正巧山田洋次要拍《幸福的黄手帕》,就找到了他。
最终,高仓健证明了自己,拿下首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男主角。从此开始塑造各种内心坚忍的男人。
其中最令中国观众熟悉的角色,就是《追捕》里的杜丘。那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引进的第一部外国电影,“文革”时,老百姓都被憋坏了,可想而知,看到一部资本主义国家的警匪片会多么兴奋。据统计,当时全国至少有4亿人观影,每个观众,少则看三、五遍,多则十遍乃至五十遍。
那时,就因为高仓健穿一件风衣,一家成衣厂老板当时就下令:“马上赶制十万件出来!”车间主任都还有点心虚:“十万件?那么多卖得动吗?”
结果半个月就卖光了。
高仓健影响的人,实在太多了。其中有个学摄影的,看完《追捕》后发誓:“有生之年,一定要拍出一部这样的电影!”
那个人,就是张艺谋。
多年以后,张艺谋没能拍出一部像《追捕》一样的电影。但他得到了更好的,不但请高仓健出演了自己的《千里走单骑》,还跟他成了忘年交。
高仓健去世时,他曾写过一篇文章叫《士之德操》,讲述了高仓健私底下是怎样一个人。读完这篇文章,会发现高仓健绝不是一个冷漠的人。他外表坚毅沉静,内心的柔情,差不多和大海一样广阔。
拍《千里走单骑》时,高仓健戏完了,别人还有戏。张艺谋说:“老高,你的戏结束了,请先回去休息吧。”结果拍了半天,收工时,高仓健还在山脚下站着。当时高仓健已经70多岁,愣是站了3个小时。
等大家都往回走了,他远远鞠了一躬,这才离开。张艺谋问翻译:“不是早让回去吗?”翻译说,高仓健觉得大家都在工作,他也不能离开,又不愿意打搅大家,就在不起眼的地方默默陪着。
张艺谋忙奥运时,高仓健特意找日本国宝级的制刀大师,花一年时间打了把刀。刀是兵器,要出境,需要军方批准。手续极为繁琐。高仓健费尽心思,终于拿到出境证明,给张艺谋送完刀,知道他压力大,第二天一早就又飞回日本。
更绝的是,回日本后,他竟冒着大雪驱车5个小时,到东京郊外一处寺庙替张祈福。祈福完毕,又冒雪驱车回城。这件事,高仓健一个字也没向张透露。
在怀念文中,张艺谋写道:
高仓健对人关怀,皆于细微处,绝不叫人为难。每次送人衣服、手表,都是先穿戴在自己身上,等到要分别时,装作漫不经心地说:这件衣服我穿着不大合适,可能你合适些,要不你试一下?
试完了,就让对方带走。
起初,接受礼物的人还不在意,等回家了才发现,衣服明显是照着自己身材量订的,手表也照着手腕的长度调好了。可你都不知道他到底从何处得知你的尺寸。
之所以要这么做,就是怕你难为情,觉得礼太重,或者对没有带回礼感到抱歉。他只让你觉得这是朋友间随意转让,而不是一次隆重的赠礼。
《千里走单骑》里演翻译的邱林曾回忆:“整个剧组,没有人没收过他的礼物。我学日语时,他送我他自己写的书,中文和日文各送了一版,让我对照着看。中文版只有台湾有卖,他考虑到我买不到,专门托人去台湾买了一本。”
拍完《千里》,得知云南受灾,高仓健寄物资去慰问,诸多慰问品中,细心地藏着一包葵花籽,只因为拍戏时,听说村长爱吃,便默默记下,专门送去。
一个冷漠的人,做不到这个地步。
后来看NHK电视台做的怀念节目《永远的高仓健》。主持人讲,曾有年轻人问高仓健:“如何才能成为先生这样的人呢?”
高仓健语速极慢地说:“去跟那些美好的人相遇,要保持一颗对他人温柔的心,就不能站在厉风里,要去和风吹拂的地方,不要让自己的身心被厉风占据。”
同样孤独的人,我能想到的还有一个。
那就是周星驰。
拍《西游降魔》这部电影,感觉就是为了那句台词: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也不知道周先生对往事有多深的执念,白头之后,竟要用一部电影来表达这一核心。
圈钱啥的可以理解,电影好坏姑且不论,可见人到了一定岁数,想起蹉跎的岁月和错失的人,总想说点什么。
柴静采访他时问:“是不是在这个时候,这是你最想说的一句话?”
他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
“假如可以重来,我就不要那么忙了。”
当年周星驰有多忙呢?27年前,一个德国人跑去香港,采访了周润发、吴宇森、成龙一众大咖。问及周星驰的工作状态,他说:“我每天要工作18个小时。”
也许是小时候穷怕了,好不容易迎来人生的转机,必须牢牢抓住。1990年,周星驰拍了11部电影,第二年9部。终于,1992年,周星驰迎来全面爆发。香港十五大卖座电影,他一个人就占了7部,还靠着《审死官》拿下亚太影展的影帝。
欲望、野心,乃至各种不安,也都随之滋生。吴孟达说过,辉煌之时,周星驰也有过迷失。在为世间名利奔命的日子里,周星驰也错失了不少东西。
等到想只争朝夕时,只能自问一句:
“你觉得,我还有机会吗?”
2014年,高仓健面带微笑,离开人世。
他这一生,几乎获得了一个演员所能获得的一切荣誉。可面对世人赞誉,他常说:
“人生是一条跌宕起伏的曲线,荣誉不过是其中一点,与美好的人相遇,才是人生曲线上的点点滴滴。”
这样的感悟,想必是高仓健在痛失所爱后,在巨大的孤独和悲伤中思索出来的。因为有过锥心之痛,才感悟到人生的重点。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电影《无问西东》里那段台词:“世俗是这样强大,强大到你们无法回避他们的存在。可是如果了解到了青春就只有这些日子,你们是否还会在意那些世俗让你们在意的事情,比如占有什么才荣耀,拥有什么才被爱……”
岁月匆匆,往事如烟。
生命短暂,其实也不过就那么些日子。
在你翻着山越着岭、不断想着占取什么、拥有什么的时候,也许生命中真真切切很重要的人,正走在没有尽头的孤独路上。而人这一辈子,又有多少的来不及呢…
珍视他们,陪伴他们,不仅仅是在这个短暂的假期。是在每一分每一秒的生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