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曾正视的认知差异
文/魏千洛
同一堂课的随堂考,有人考100分,有人考10分。
差异是什么呢?
有人会归根为,哎,那道题我没认真写。
有人会不屑说,我又没有认真听课,认真听了也能考100。
我并不认同这种说法。
每个人输入新内容,再加上已有的认知,新内容+旧认知=更新的内容。
A的旧认知与B的旧认知不同,所以A的更新内容与B的更新内容也完全不同。
旧认知并不是一夕获得的,而是日程月累而产生的巨大的认知差异。
前几天,看到一个微商广告。
很有创意。
大意是说,我告诉你有一个月薪10万的生意,你去问问你月薪3000的朋友,他们说有风险,然后你就拒绝了。
同样的信息,不同人作出的决策不同。
原因在于认知差异。
举个悲摧的小例子。
前几天去上海,是和一位MM同行。
我们定的早班飞机,8:10飞,到上海正好中午。
约好7:00,在机场见。
我6:50到了机场,然后发信息联系,说我到了。
MM问,最晚几点到来得及?
我有一丝不好的预感,这家伙要迟到。
我说不用特别着急,我已经办好手机值机了。
一会你到机场,到K区自助设备打登记牌。
然后和安检员说,你快来不及了,让你免排队赶紧进。
......
最终的结果,MM还是没有赶上这趟飞机。
等她匆匆赶到上海后,我们对称了一下前因后果。
妹子很无辜加委屈的表达。
她住的远,而且不好打车。
说查了最早班的地铁是6:10。
也查了机场快轨的行车时间是18分钟。
只能赶最早的6:10的地铁,然后一路快轨到机场。
妥妥的合理规划,妥妥的来得及,妥妥的别无选择。
我分析说,你的限制条件是,早上打不到车,最早的地铁6:10,所以赶上6:10的地铁,就是尽了最大的努力。
但是有很多种方式可以突破6:10的限制。
比如用滴滴预约车,普通车没有,试试优享车,优享车没有,试试礼橙专车,如果都没有,还有最简捷靠谱的,预约送机服务。
妹子说,确实打不到车啊,而且我一直理解,预约送机是不是需要什么个会员才能用的哇。
我扒拉了手中的app,携程接送机,飞猪接送机,航旅纵横接送机,还有各种专车接送机。
妹子有点晕...我又不知道,我怎么知道,早知道我就...
这个例子或许不太贴切。
同样的限制条件,如果已有的认知条件知道可以接送机,那结论一定不一样。
而且送机的费用远比一张机票的费用要低得多。
我们会有固有的思维来限制自己的行动。
然后,重复的行为,就会带来重复的结果。
最后,我们会抱怨说,我们这么努力,怎么就是比不上别人。
正视认知差异,越早的正视认知差异,然后去努力弥补这个GAP,最终把还没有正视认知差异的人远远甩在后面。
延续上一篇的买房话题。
买房,如果掌握技巧后,其实是可以不花多少钱的。
我之前另过一位资深房产开发商分享,他说前几年,有一个房产空窗期,环京的房产不好销售,开发商急于回笼资金,只需要提供一张身份证,无需首付,就可以拿走一套房产,自己支付月供就好了。
这个例子,现在还被一些房产公司延用,不过大多已经成为一种高明的骗术啦。
这是一个很好理解的算术题,下次有机会算给大家看看。
操作的逻辑很简单,操作的步骤亦类似,只是达成的结果不太一样。
还有一个更为普遍的认知差异。
如果你有两位员工,一位是很能帮公司赚钱的,一位是一直帮公司亏钱的,如果公司需要裁员,你会请哪位走人?
这个结论可能没有差异,当然留下业绩好的,帮公司赚钱,请业绩差的走人。
但如果这个例子放到股市上,一只股票赚了钱,另一只股票亏了钱,你会如何对待呢?
大多是净赚了钱的股票卖掉,留下亏了钱的股票。
这个例子和上面的例子完全一样,为什么结果会大为不同?
还有一个更更普遍的认知差异。
如果超市水果大涨价,你大量买水果么,还是忍到跌价时再买?
如果超市水果大减价,你会大量抢购水果么?
还是类似的例子。
牛市时,大家买进股票,觉得买点什么都赚钱。
熊市时,大家卖掉股票,觉得不卖掉会亏得一文不剩。
牛市时,相当于股票全部都涨价了。
熊市时,相当于股票全部都打折了。
为什么不买打折后的股票,反而买涨价后的股票呢?
这也是一个有意思的认知差异导致的行为差异。
熊市时,买进打了几折的股票,等到牛市时,这些股票回归到正常价格区间,甚至到达高估区间,再卖出,这不是一个正常人的正常选择么?
我们的认知差异,带来了行为差异。
行为差异,带来了财富差异。
慢慢,看到同样的两个眼睛两条腿的人,其实,从内心看,已经是认知差异迥异的两个物种啦。
想想,还真是后背发凉。
努力学习,正视认知差异,差少认知差异,变成更好一些的自己。
大约这样,心就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