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是个好官吗?

2020-09-06  本文已影响0人  RiverMg

    子路,孔门十哲之一,擅长政事,是孔子基本上可以说是最为人熟知的学生。

    在他进入孔子门下之前,他的形象就是一个小混混类的人物。子路比孔子小9岁,他们的年龄差距并不小。而在一开始子路听闻到孔子的名声时,他却对孔子十分不屑,以至于他一开始见孔子的时候他的初衷其实是想去跟孔子打架的。说到这里就要仔细说一下他的性格了。史书中对他的描述说:“子路性鄙,好勇力。” 就是说这个人很粗鄙,粗俗,并且喜好武力。包括节后我们后期所学习的文段中也可以看出来他本人大大咧咧,但是却直率,刚正不阿。光是从喜好武力上我们就能大概看出来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孔子当时问他为什么不学习的时候,他认为自己就像南山的竹子一样,并不需要再经过后期的加工,而是本身就是天才,他对孔子的学问包括学习也是十分抵触的。但是当时孔子很巧妙的用他的方法去说服了他,从此子路就拜入了孔子门下。

    在他入孔门之后,其实是遇到过很多挫折的。因为在前面我们也提到他并不喜欢学习,而是喜欢用武力解决一切问题。这样也可以从中推测出他之前应该就没有接受过什么教育,并且对孔子所提倡的周礼和礼乐制度也没有什么了解。包括性格上的一些缺点,也导致了他有的时候对孔子的学说以及儒家并不能够理解的十分深入。

    这看看学习并不怎么重要,但其实却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我们知道孔子的志向。恢复周朝时期的礼乐制度,并且推行仁政。而这一点再往深层去想,其实就是因为他认为当时的时代之所以会变成那样的原因是因为人心已经坏了,所以他想做的也是重新激发人们内在的仁心。但是子路并不懂得老师的良苦用心,而是在有些情况下缺乏变通以及思考。

    当时孔子去到卫国,卫国国君让他执政。子路问他:“卫国国君让老师你执政,到时候你要先做什么呢?”孔子回答:“正名。”就是首先要排名分。子路听到后就说孔子太迂腐了,朝政都交给你了,为什么要先正名?

    这也是子路在这方面的缺陷。在儒家思想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名分是不能乱的。这些关系都是需要妥善管制的。但是子路想的肯定就不是这些,而是应该如何富国强兵,怎么训练军队,怎么让这个国家强盛。

    还有一次,季氏的家臣公山不狃反叛,让人召孔子。孔子当然知道他们是反叛的,但是他本来却是想去的。当然不是他想违背儒家的礼仪,而是因为他太久都没有得到赏识,想借这个机会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子路就在这个时候完全没有一点默契的阻拦了他。毕竟子路儒家中最基本的东西还是都清楚的,他认为那人就是一个叛军而已,孔子这么做有违儒家的规矩,所以就阻拦了他。这也导致孔子最后还是没能去。

    虽说如此,但是孔子对于子路的政治方面还是很认可的。子路有政治上的天赋,据说他在断案的时候只需要听一面之词就可以判断真伪和对错,然后处罚那个犯人。这确实是一个很强的能力。后来子路曾经为季氏工作过,而季氏在孔子看来也是有违儒道的。这也导致孔子对于子路的这一决定感到很不满。并不一定就是对他的能力提出质疑,而是在说他不应该为这种人工作。

    所以说,对于子路究竟是不是一个好官,这一点要看从什么角度上去讲。从孔子的角度来看,光是能把政治做好根本算不上大臣。这同时也是从儒家的角度来看。但是如果站在乱世以及站在一整个国家的角度来看,子路无疑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很称职的臣子。而从这个角度来讲我就产生了一个疑问。按照孔子的说法,臣子应当效忠他们的国君,不管是在多么极端的情况下,都是不能够做出什么有违礼法之事的。但是,古代的暴君可不只是一个两个,真正的好的大臣也不只是一个两个。那么如果这个大臣本身的所作所为是可以称得上孔子所说的臣子,而他的国君却是一个真正的暴君,并且不会听别人的劝说,也不会改正。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难道臣子就算是已经努力了,也不能够被称为大臣吗?这是一个应该深入思索的问题。毕竟,国君的权利是绝对的,不太可能能够进行反抗,否则搞不好要掉脑袋。

    那么现在这个角度上来讲,子路到底是大臣还是具臣呢?值得再去思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