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不故(九)

2017-12-24  本文已影响0人  没事整两句

离开家乡几年,总会有人问我,大城市跟小城市的区别。一开始我不知道这是一个自问自答模式,还真思索片刻,准备回答,却被对方抢先完成:机会多、挣得多巴拉巴拉。憋得我一口血咽回去,隔天去卫生间拉出来。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血流量,我有必要把答案讲一讲。为了让答案更具体一些,我有必要描述一下我现在居住的地方。

我住的房子在六楼,这种老旧的房子生生盖了七层,由于没有烟道,排风口五花八门的布局,让楼道里充斥着生活气息。哪一家吃红烧肉,我闻的清清楚楚。这种房子,当地人叫老公房。

老公房。让人浮想联翩。每个地方都有自己莫名其妙的叫法。我刚去北京,做地铁听到报站:奶子房到了!惊诧不已。环顾左右,大家习以为常。北京城市经理格外热情,来的第三天就邀请我们去他家喝酒。他住在苹果社区公寓,进门后,公寓内灯红酒绿,正对床的墙上挂着比墙还大的镜子;床和活动区域用一个五彩斑斓的线门帘隔开。我看着屋内红灯区般的装潢,惊诧不已。环顾左右,大家习以为常。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乡巴佬样子,我试着对以往惊诧不已的事情,表现的习以为常。比如我现在住的地方,隔着一条街就是火葬场。晚上在阳台上可以清晰的看到火葬场硕大的霓虹灯电话。虽然我很好奇为什么火葬场要用霓虹灯,但我要习以为常。

于是当别人问我住在哪里,我习以为常的说在火葬场附近时,对方表现的惊诧不已,接着我说我经常晚上在火葬场附近跑步,他们更加惊诧不已,默默走开。

回到开头我要说的答案:大城市和小城市的区别在哪里?

在火葬场。

小城市的火葬场都是建在偏远的地方。比如我老家。姥姥去世时,我去过一次火葬场。不知是不是心情沉痛篡改了记忆,那天天气阴沉,冷风嗖嗖。按照我们的习俗,孝不孝顺看的不是行为,而是最终送别故人的哭声大小。小时候我去农村参加过一次葬礼,整条街披麻戴孝,所有认不认识的人,都大声痛哭。但仅仅靠哭是很难引起别人注意的,于是会有很多人,边哭边配上自己准备好的台词。

在听到旁边的大婶边哭边喊的“我的老姨夫啊,你这次怎么走的这么早啊”这句话后,我做了整整一夜的噩梦。梦里都是这个老姨夫死了又活,活了又死的场景。边哭边讲,也是需要水平的。(阿弥陀佛,罪过罪过)

再说火葬场的位置。我们家乡地势北高南低,很难迷路。走到最北方,就是太行山。火葬场就在太行山的脚下。为了避讳,火葬场周围杂草丛生,除了这一个建筑外,周围再没有其他物什。参加完葬礼后,我们坐15分钟的车,就可以回到热闹的人间,继续葬礼的后续。

大城市就不一样了。火葬场周围繁花似锦,热闹非凡。有饭店、酒店、住户、快递,南来的,北往的,走街的,串巷的,行人络绎不绝,穿梭如织。大家在火葬场参加完活动后,穿过一条街,就可以来到饭店,觥筹交错,推杯问盏。起初下班路过饭店,总是看到场场爆满,醉鬼满街,心想当地人的夜生活真是丰富。后来看到孝衣,才知道是办的丧事。

感伤之余,也感叹城市的配套齐全。因为家乡面积小,通勤方便,即使郊区,20分钟内也可以回到市中心,所以没有人会选择在火葬场周围建设配套设施。这里就不同了,通勤的压力,人员的分散,即使像火葬场这样不想被人打搅的人生最后一公里,也可以形成一条龙的服务,方便葬礼后续的内容。

我还算喜欢现在住的地方,时不时的望向隔街的霓虹灯,看着模糊的灯影和故乡太行脚下那座建筑渐渐重合,继续思考一下人生那最后一公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