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扶桑(9)
不忍池边慕小施
行者无疆tj 文/摄影
闲话扶桑(9)上野那个地方有片水面,
叫作"不忍池"。
春有樱花夏有荷,
秋黄冬雪应时落,
似乎四季都有看头。
为何名曰"不忍",
有段传说:
江户时代有两个武士,
一个叫冠若太郎,
一个叫由良小次郎,
他们儿时便是伙伴,
当年十七八岁。
某天为马辔用法意见相左,
两人一番激辩后,
有人怒言"我要杀了你。"
听者反唇"我不会示弱。"
便相约决斗。
转天,由良正欲出门,
雨至,撑伞而行。
决斗选在上野山间,
途中,见冠若避雨檐下,
"喂,没带伞"
由良出声招呼。
冠若笑而点头。
"一起走吧",
"嗯"。
于是,两人共伞,
寒雨中,并肩联袂而行。
来到决斗地点,
"准备好了吗?"
"随时奉陪。"
两人拔刀相向,
一阵刀光剑影后,
冠若输了,
由良断其喉乃收刀。
他在上野的池中,
边清洗刀上血迹,
边自语着:
"虽然很遗憾,
但这就是武士,
约好的事是不会改变。"
从那天起,
上野的这片水,
就被叫作"不忍池"。
这是一个残酷的故事
何为"不忍"?
是"士"不忍辱,
还是"心"不忍杀,
也许善恶仅在一念之间。
闲话扶桑(9)听完这故事,
心里凉丝丝的。
望向那池水,
也是正逢秋末,
枯叶风残,
寒波凝噎,
晚鸥孤零。
闲话扶桑(9)(图片来自网络)
鲁迅曾傍着池水去看樱花,
春天里自是别样感受。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
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藤野先生》)
闲话扶桑(9)(图片来自网络)
郁达夫旅日17年,
小说曾拿不忍池做背景
"金黄的日球,
离开了上野的丛林,
已经高挂在海青色的天体中间,
悠悠的在那里笑人间的多事了。"
(《银灰色的死》)
"革命和尚"苏曼殊,
经不忍池去拜谒西乡隆盛,
寻些救亡图存之道。
风景和心情都是不错:
"白妙轻罗薄几重,
石阑桥畔小池东。
胡姬善解离人意,
笑指鞭蕖寂寞红。"
闲话扶桑(9)忆着当年先贤的文字,
忽觉不忍池秀色可观,
那段掌故弄糟的心情,
回转了些许暖意。
不远处是白色拱桥,
桥边的银杏黄得正闹,
三两少年弄姿树下,
摄取些秋的妖娆。
闲话扶桑(9)过了弁天堂,
长堤如带,
将不忍池分作两下,
一边残荷枯苇,
一边水映长天,
半是芳华寥落,
半是微澜不惊,
此时风景莫非也是人生。
闲话扶桑(9)踌躇间闻麻雀叽喳,
望见柳下一张座椅上,
有位老妪正在喂鸟。
慈眉善目,
朴素衣衫,
银发上紫带收束,
真是活泼了那般年龄。
腰间系着棕色布袋,
不时将出些碎米,
散于飞来的雀儿,
招得小精灵们一番舞蹈,
她脸上浮起母性的微笑。
闲话扶桑(9)她见我喜欢这个场面,
摆手招我近前,
取出一把米,
洒在我的掌心,
然后示意我捧在空中,
眼神似乎藏着点秘密。
忽然,群鸟儿从树而降,
争相啄食那团细米,
我的手不见了,
我的掌心一阵酥痒。
有顷,米粒净尽,
鸟儿复又投林,
我心里却留下一阵满足。
躬身谢过老婆婆,
缓步离去,
转弯时依稀能辨她的背影,
夕阳徐落,
柳条款摆,
那头银发暖成一片光晕。
闲话扶桑(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