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去做——无压工作的艺术》(Getting Things D
《尽管去做——无压工作的艺术》(Getting Things Done)读书笔记
D1(2017年4月3日,周一)
《尽管去做——无压工作的艺术》(Getting Things Done)读书笔记很多年前就从一些时间管理的文章和博客中知道GTD方法,也大致知道一些原则,但一直没有付诸实施。这证明了我在这方面行动力的低下。感谢霍老爷读书会,我重新捡起了这本老书。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1-3章(通向从容之道)谈系统概况、方法论;4-10章(远离压力,提高效率)谈如何实施系统;11-13章(事半功倍的几个窍门)谈一些补充细节。
这本书写于2001年,但对当下的我依旧实用,因为我依旧还处于德鲁克(Peter Drucker)所描述的“知识工作”(knowledge work)中。这类工作没有明确的边界,也在发生不断的变化。现实是,我们往往焦头烂额,无数待办事项纷乱如麻;理想是,在需要时进入“高效状态”,平时则“心静如水”(mind like water)。德鲁克说,“在知识工作中,任务没有被指定,它需要被确定。”该怎么做呢?本书的第一部分有如下描述。
首先,需要培养一个习惯,“在大脑中不留任何事情”。把一切赶出大脑,把所有“材料”(stuff)百分之百地存入一些实实在在的工具篮里,而不是遗留在头脑中。这一方法适用于一切事务,重大事件或者微不足道的小事,个人私事或者工作问题,突发事件或者不紧急的情况。通常,大脑中盘踞问题的多少与其解决的效率成反比。
成功收集材料到工作篮的三个必要条件:(1)每一个悬而未决的事情都必须储存在收集系统(工作篮)中,而非大脑中;(2)尽可能控制收集工具的数量,够用即可;(3)定期清空设备。对我自己而言,收集工具控制在两个:纸质的笔记本,外加手机端的锤子便签(打开方便,界面清晰)。
收集材料后的工作流程图如下:
《尽管去做——无压工作的艺术》(Getting Things Done)读书笔记注意,不要滥用工作日程表。只有以下三种情况才往工作日程表里添加内容:(1)在确切时间的行动;(2)在确切日期的行动;(3)在确切日期将要获得的信息。原因是:(1)新情况持续产生,每日工作安排必将随时调整;(2)如果每日工作日程表上的某一项工作不一定非要当天完成,那么它将冲击当天实实在在真正着急的事情。对我自己而言,深有同感。因此,我的工作日程表只需要一个手工誊抄的TO-DO LIST即可,因为并没有那么多确切的事件需要列出。
最后,每周查阅。建立的系统越完备,我们越信赖它;越信赖它,则越发具有坚持运行这个系统的内在动力。很多人度假之前一周感到心情愉快,其实并不是因为要度假,而是彻底清楚了一切琐碎事务。如果我们每周(而非每年)如此做一次,那么会很好。
每天工作时,就只剩下三类活动:(1)处理事先安排好的工作;(2)处理随时冒出来的事件;(3)定义自己的工作(其实就是前述的:收集材料,以及之后的工作流程图)。
多问自己“为什么”,“我们到底希望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可以让自己很快回到正轨上来。当然,目的陈述要避免含糊不清。Dee Hock说,“简单清楚的目标和原则可以激发复杂而机智的行动;复杂繁琐的规则和条例将导致简单而愚昧的行动。”
以上是对1-3章(通向从容之道)的读书笔记。
D2(2017年4月4日,周二)
清空工作篮的顺序,有以下原则:(1)从最上面的一项开始处理(我的理解是:也就是说,不要花费心思再去做排序);(2)一次只处理一件事情;(3)永远不要把任何事情再放回工作篮。记住那句古老的警句:“只处理一次”(handle things once)。
一旦决定了下一步行动,那么只有3种选择:(1)实施(2分钟以内);(2)委托(给其他人,如果自己不是最佳的执行者);(3)交给管理系统(作为日后处理的一种选择——“悬而未决”)。
要信赖自己的日程表,把它视为一块神圣的领地。
对于已经委托/指派他人去做的工作,创建一个“工作——已指派”清单,定期跟踪这个清单,以确保一切事情顺利向前推进。
系统必须时时更新,紧跟事态的发展。
“在你工作时,你最绝妙的想法往往不会出现。”我的理解是:思考“3万英尺”以上问题的时间何其珍贵!而且必要。
“我们都有可能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思维敏捷;有时,应该远离思考。”(丹尼尔·科恩 Daniel Cohen)我的理解是:精力最佳时,不宜做无关紧要的小事。例如打不重要的电话,或者浏览无关书籍。精力充沛的时间是极其有限的,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即使你并非处于最佳状态之中,也没有理由变得松懈、低效。”我的理解是:精力不佳时,应该用来做无关紧要的小事,而非任由其浪费。
确保收集系统万无一失的关键工具是,办公室和家里的工作篮、记事本、纸片以及可以随身携带的这类物品。你需要保存所有的想法、念头和创意。高质量的书写工具,会有助于这一进程。(我的理解:的确,好的书写工具令人心情愉悦。)“离你最近的记事本在哪里?把它放得更近点!”——振聋发聩。随手抽出来可用的才是最好的。(在最近一次国际旅程里,我有一些念头冒了出来,随手抽出了自己喜爱的笔,却找不到纸张/便笺,最后不得不记录在飞行呕吐袋上。这是令人窘迫的一次体验,也从反面证明了随手可用的书写工具/记事本的必要性。)
焦虑感和内疚感并非是由承担太多的工作而造成的,而是由于你撕毁了同自己签订的协议而自然导致的后果。(振聋发聩!)如何防止呢?(1)不签订协议;(2)完成协议;(3)重新协商协议。
不签订协议。“过去我制定了大量的协议,仅仅是为了赢得别人的赞赏。直到后来我由于未能履行协议而付出代价时,才增强了对协议的认识。”“从前,我只会告诉每一个人,‘当然,我会处理这件事的’,因为我并不清楚我到底需要做多少事情。而现在,我拥有了一个一目了然、毫无遗漏的工作清单。为了维护我的信誉,我不得不说,‘不行,我做不到,非常抱歉’。令人惊讶的是,我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拒绝而感到惴惴不安,相反地,所有的人都被我严格的自律所打动!”对此,我深有同感。JUST SAY NO!
完成协议自不必说,重新协商协议却也是一条很重要的路。如果家里有一个待打扫的车库,“你很可能在过去的6年里,每天不停地考虑你应该清理车库。难怪人们活得这么累啊!……有3种选择来对付你同自己达成的这个协议:(1)降低标准;(2)履行协议:清扫车库;(3)至少把清理车库这一项列入将来某时/或许清单中,下次当你再次经过车库时,你就再也不会听到其他任何声音了,除了‘嘿,这周不行。’”对此,我深有同感。有些硬盘里的文件整理,可能拖了10年了(!),总说某天我会去整理,总萦绕在脑海,占据了自己多少精力!一定要落到笔头。
“心静如水”并不意味着大脑中空无一物。只要意识清醒,你的大脑将永远锁定在某一事物上。如果它每一次仅仅将精力聚焦在某一件事情上,没有一丝一毫的分心,那么你就处于“心静如水”的状态之中了。当你的头脑中产生哪怕是微乎其微的协议时,立刻将它们辨别并下载下来。你必须千方百计尽一切可能地完成搜集这一步骤,每当新生事物出现时都及时抓住它们,这将使你变得无比强大。
永远问自己:“下一步行动是什么?”记住,“下一步”、“行动”。马克吐温说,“领先的秘密在于开始行动。开始行动的秘密在于把复杂繁琐的大宗任务分解为可以操作的细小工作,然后开始实施第一项内容。”JFK说,“一个行动计划面临风险和代价,但是比起懒散懈怠所导致的长期危险和代价来说,它们要少得多。”萧伯纳说,“人们总是把自己的问题归咎于环境。我不相信环境,所有在这个世界上出人头地、飞黄腾达的人都是那些勇于站起来寻找机会的人。如果无法找到,他们便自己创造条件。”
停止消极的想象总是能够增强你的精力。
让我们把超前的焦虑变成超前的思考和策划。——温斯顿·丘吉尔
总体上,我的感觉是,很多伟人实际上在践行着GTD方法,很多民族的经典格言也反映了这一方法的合理之处。GTD只是将这些智慧整理出来,所以,甚至有时候会感觉它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关键的关键,是实践、是多用、是养成习惯。
以上是第二、三部分的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