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到广州的同福路上走一走
从我家到珠江边,要横穿两条路,再走完一条街。两条路一条是同福路,一条是南华中路,一条街刚好在两条路之间——婚纱街。
广州的珠江河段风光旖旎,两岸名胜古迹和特色建筑数不胜数,晚上有船在江上走,十里花街十里灯的璀璨夺目,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广州的婚纱街可以包揽所有的婚庆用品,这里,曾经的侨民引领婚纱走向时髦,如今已是发展壮大到辐射国内外了,刚好99家商铺,像是时刻印证天长地久的爱情。
一条江日夜奔流,不停不息;一条街见证了太多姻缘,日新月异。
但在同福路上, 我看到了广州的另一个样子,见证了一些人似乎活在了南山中。
同福路,位于广州市海珠区内,与珠江平行,与婚纱街垂直相交。交点即是道路的起点,周边有地铁站和市第二工人文化宫。
它不宽阔不张扬,低调的做着自己,一条由西向东的单行道,道路两边绿树成荫,各类美食店、小商品店、展示出浓浓的生活气息。
精品店倘若从地铁站出来,属于同福路东路段,是最多美食的地方。各类茶楼、面馆、糖水铺、炖品店应有尽有,都极具广州特色和风味。
同福路上,年代久远的应属骑楼了。骑楼是老广州建筑的一大特色,多在商业繁华路段或是重要建筑的一部分,是让楼房向外伸出,遮盖着人行道的一种建筑。
如巴金《秋》序:“我和几个朋友蹲在四层洋房的骑楼下。”如许杰《我和鲁彦》:“把这临马路的楼房,修理了一下,改作一字骑楼形式,租给人们,当作临时宿舍。”都让人感受到骑楼的样子。
骑楼在广州上下九路、人民南路等很多商业旺地都有完好保留;当年的市政大楼、邮政大楼、爱群大厦等公共建筑也是典型的骑楼。
这种在马路边相互连接而形成了自由步行的长廊,让人们不用担心天气多变。
骑楼同福路的骑楼并不长,整体长约2公里,有几处是断断续续了。
走在骑楼下,路过的大部分是做生意的门面,极少数是居民的客厅。客厅里,往往有陈旧的酸枝家具,门口坐着一位高寿的老人。铁闸门是拉上的,老人坐在里面,眼睛望着路面。
这么多年,他应该早就把来来往往的人世看透了,或许他只是想看看屋外的阳光,看看穿行的五颜六色,看看那些望过来的陌生面孔。或许,他什么也不想,只是在等他的孙儿回来。
每次路过,老人都是同样的姿态,同样的表情,偶尔见他对着正堂的神龛烧香拜佛。对于老人来说,一缕香燃尽,一个愿望也就抵达了。
同福路上,有很多条延伸到道路两边的居区的小路。
最宽的一条应该是通往广州市第五中学(高中部)的,转弯,直行300米即到。
我很庆幸能与学校一墙之隔。每天除了遇到成群的少年,还会听到清脆的铃声及广播声,透过楼道的窗户,能看见课室的身影。我始终没有进去校园过,毕竟,那已不是我的天空。
深夜,有时也会有少男少女们在楼下的娱乐区烧烤、玩耍,听得到他们喝啤酒的声音和吃蛋糕的开心,只好任由他们嬉闹,然后紧闭门窗,求个清净。
由于是学校附近,这里的路段一早一晚都会拥挤,停车场也经常爆满。房产中介更是瞄准着一些房产,动不动就问卖不卖房。高考的时候,除了明文规定禁止喧哗,连移动信号也会被屏蔽了。
市五中旁边,有一条小道是通往一片平房区的,说是平房,又不止一层高,都是两层或三层的小阁楼,与别墅相比,唯独没有院子,装修不够豪华。
这一片区域,地面都是青石板,有人说他小时候经常在这一片活动,在这些巷子里跟小伙伴疯赶打闹,在石板上涂鸦,下棋......所以那里有他童年的影子。
我突然觉得我的童年又变得富裕起来,我起码有一片肥沃的土地,有日月山川,不像这里只有沉睡着的冰凉的青石板。
只是如今,我从同福路上,避开车辆和人群,横穿而来,又觉得这里是世外桃源了。
还有些路也通往珠江边,通往菜市场,一路上除了各类银行、教育机构、医院,再往前就是海幢寺了。广州人信佛,很多长者们几乎每天都在自家拜上几拜,特殊的日子会到就近的佛堂里参拜。
海幢寺免费对外开放,里面古树参天,本是佛门清净之地,却带了公园的功能,就热闹起来了。
幢(拼音很特别哦)清明时节,我们通常要被长辈们带去那里,一起祭拜先人。
他们习惯拿苹果和甘蔗来祭拜,但最后苹果和甘蔗都被我们这些后人们吃了,每次想到这里,我就担心先人们会怪罪我们,怪我们吃了拿给他们的东西。所以我每次都只吃一小口。
市红会医院坐落在同福中路上,是我们家人看病的定点医院。医院斜对面的居民区前几年被开发商征用,建起高尚住宅小区,当时说是一开盘就被抢光了。这里既不靠近地跌站,也没有省级学位,房价也是高得离谱。
后来我才知道,城市里,教育和医疗永远是两个极度稀缺的资源,没有地铁可以选择其他的交通方式,但小孩子不能不接受教育,人病了不能不去医院。
看明白之后,改变了医院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以前避而远之,总觉得那是有病菌的地方,后来接触过医生和护士的朋友,才知道医院的消毒和隔离是最完善的。
市红十字会医院同福西路的另一端连接工业大道。路的尽头,一边是少年宫,一边是区消防中心。知道那里是区消防中心,是一次路过时在车上看到的。看到牌匾上的名称,我很惊讶。“原来说的就是这个地方。”多年来,在我心中的一个记忆,马上浮现出来。
还记得,那时我刚刚走上现在的工作岗位,上一任的姐姐由于自身的原因要提前申请内退,也不知为什么,就着急忙慌把我调过去了。我既没有这方面的学识,也没有这方面的工作经验,但一切还是要服从组织的安排,何况是我这种刚刚在职场上安定下来的人,有人看中,就当是幸运吧。
当我还在新的岗位上,从头开始的时候,遇到了我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同福西路**街**号”半夜突发大火,造成屋内4人全部死亡。”手机、电视、报纸新闻铺天盖地而来。并且很快知道,这一家人就是我们单位某同事的哥哥一家,4人包括他的哥哥、嫂子、侄儿和嫂子的妈妈。
我是认识这位同事的,在我实习期间,跟他共事过,后来也一直有联系。
噩耗传来,心惊胆战。如此惨烈的事件,惊动了单位领导、同事和上级部门。
“多渠道、多途径筹集资金,想办法帮助我们的职工度过难关”。
我很清楚地记得,当时报告事件情况时写的那个事发地址,有人告诉我,就在消防中心后面。都说远水解不了近渴,可,为什么消防车就在门口却还灭不了火,救不了人呢?!
后来知道那家人住的也是旧式阁楼,是半夜电线短路引发的火灾。火灾后,消防官兵也进行了抢救,但由于都是小巷子,消防车无法进去,接驳的水管也由于被其他建筑阻挡,无法接驳到火灾地点。
那以后,同事和他的家人都痛苦万分,几乎绝望。他的妈妈由于接受不了失去大儿子一家的事实,悲伤抑郁过度,一年后被诊断出乳腺癌,老人一直拒绝治疗,不久后也离世了。这位同事在众人的帮助下,最终坚强走出了阴影,现在也有了幸福的四口之家。
只是从那以后,我几乎不走去同福西路,我怕悲伤从心底涌起,泛滥。我宁愿绕行。
而在工作上,也觉得自己是经历了大事的人了,上一任最终把工作全盘交给我了,直到现在。
如今,我每天下班,走过同福东路的时候,依然有小贩的阵阵吆喝、有门店里热气腾腾的美食,有橱窗里精美的糕点,遇见这些,就算再累,也舒心了,这一切都像是在招呼我回家吃饭一样。那么熟悉,那么随意,那么温暖。夏日炎炎,我看到,路边的树荫越发浓密了。
等我日渐喜欢上这个地方的时候,对面路段的骑楼又被人征用了,建起了高尚住宅。
新建的房子很漂亮,价格更漂亮。楼下是时尚咖啡厅,西餐厅等,门口的小广场上,依然有一栋古老的旧楼,一直矗立在高楼脚下的马路边。它曾是这一排骑楼的起点,现在它有一个特殊的名字,叫“钉子户”。
和我到广州的同福路上走一走后来,又听说政府要成片改造旧城,这附近的一大片旧城区域,都要被拆除,包括那些青石板路。
同福路从东往西,没有高楼大厦密集,没有繁华喧杂,这里的人们一直保持着老广州特有的闲适与安逸,过着他们想要的日子。
如果哪天真要拆除这一片,连我这个外来人都会十分不舍。何况是那些在这里留下绵长岁月的人呢?何况是那位经历了世事沧桑的老人呢?
趁现在,和我到广州同福路上走一走吧,我请你去芬芳甜品吃沁人心脾的糖水,去森记小吃吃香气四溢的煲仔饭,再一起走去青石板的巷子里,帮我拍几张最真实的照片以作留恋。
光阴如珠江水汹涌向前,同福路上的故事还在精彩上演。
日后,唯有和你,多些光顾这里,品特色美食,看斑驳时光,把记忆留在舌尖上,留在眼眸里,便知足常乐了。
煲仔饭开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