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充满仪式感的国度
如果要我说一下,自己对坦桑与国内有何不同,必须要说的便是这里的幸福指数了。日子可以穷,生活却不可以没有仪式感。人们生活的节奏很慢很慢,乐于分享,不急不躁可以形容身边任何坦桑人。让我想到了我姥姥坐在一把可以摇晃的椅子上,闪着扇子,慢悠悠地放空。
1、有鲜花的接机仪式
前段时间坦桑的学生得到了去中国参加夏令营的好机会。16所中学32名中学生去了中国,为期两周。
当学生回来前,学生家长不断发信息打电话问学生具体什么时候到,急切的心情可以理解。告诉了家长航班应该到达的时间,家长反复确认。
家长老早就到了机场,捧着鲜花,翘首以盼。不是个别,而是能来的父母全都捧着花。我感觉花和蛋糕是这个国家表达仪式感的必备品,时常出现。不知为何内心很触动,学生出机场那一刻看到父母捧着鲜花等待自己归来该是多么激动和开心,满满幸福。
我们学校参加夏令营的高靖雅 高靖雅和父母2、关于孩子的毕业典礼
坦桑四年级(相当于国内的初三)和六年级(相当于国内的高三)学生毕业的时候,仪式感便更浓了。
家长必出席,还会提前准备。到了毕业那一天,派家里一两个代表先去学校在观众席等待,看学生为了毕业典礼准备的节目并加油呐喊。家长则在家中准备好吃的食物和蛋糕,然后捧着鲜花和亲手做的蛋糕、美味的食物到达学校,开始物色学校的位置,并且选择一个地方安置物品。等到孩子毕业仪式结束,家长们便会纷纷上前献花,一起合照、拥抱,然后一家子坐在校园里提前占好的位置,一起享用准备好的蛋糕和美食庆祝孩子顺利毕业,其乐融融。
开森的父亲和女儿等到毕业典礼结束,学校便开始熙熙攘攘,各个犄角旮旯里都是人,且以家庭为单位,准备的食物也大都是鸡肉、牛肉,我猜应该是平时不常吃的,庆祝孩子顺利毕业。
占好位置的家长们从人群中穿过,热情的家长们会邀请你加入他们的家庭小趴,尤其遇上自己学生的家长更是热情得不得了,委婉拒绝后,学生就用一块黑色塑料袋包裹着一大块蛋糕,送去汉语办公室给我们吃。感动!
全家出门排排坐至于拒绝家长邀约我们也是有理由的,因为教师也会有聚餐,嘿嘿。学校提前外包一个小食堂,等到典礼结束我们便去汉语办公室对面的大教室里齐聚一堂,享受一顿免费美餐。
《小王子》里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看到父母等待并且为自己呐喊的那一刻,接到鲜花的那一刻,一家人共同庆祝、享用美食的那一刻,这些时刻就是与其他时刻不同的。在坦桑,人们不会觉得这是仪式感,而且幸福生活的日常,必须要做的事、必须要尽的责任。
3、关于自己经历的葬礼、婚礼
年初的时候学校一位老师不幸过世,他的葬礼就安排在学校礼堂,于是我们四位汉语老师也要参加。和国内的葬礼完全不同,教堂的神父站在主席台主持大局,脖子上挂着十字,左手捧着圣经,面前放着圣杯,不断地念着圣经里的内容。礼堂则满满都是人。左侧是家人,右侧是学生,学校教师有的在学生后面有的在学生前面,全都是坐着面对神父。全部学生需要唱歌,有几个领头的学生负责起唱,而后跟上。整个校园都弥漫着悲伤的歌声,而且持续了三到五个小时,有的学生嗓子都唱哑了。中间停唱的时候便是神父的主场,念念有词说着什么,然后下面应和一句“阿门”,特别有仪式感。唱歌环节结束后,神父便要端着圣水下来,杯子里放入食物,然后全场人排队伸手求神父哪里赐予,这样又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最后便是向遗体告别,棺木打开,每个人要从旁经过献上鲜花,祝福他一路走好。我们四个不敢走近去看,只能默默祝福。一旁的老师向我翻译,家人这个时候不能哭泣,因为上帝将他带到了一个更好的地方,不受痛苦烦扰的幸福地方。
关于我经历的婚礼,我带的教师班里的老师阿依卡女儿要结婚,应她邀请而加入。这个教师班的另一位老师Grace怕我们听不懂、不明白,全程陪着我们做翻译,我们先听懂英文,然后自己消化成中文。
其实我们参加的不是正式的婚礼,而是Kitchen party。在女儿结婚前会有大概一周的时间专门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好妻子,做饭肯定是重量级,所以这个过程又叫“kitchen part”(厨房部分),在这个部分结束的最后一天,女孩的妈妈会邀请亲朋好友前来相聚、祝贺,但仅限女性。
Kitchen party 请柬所以整个趴都是女性,她们穿着当地隆重的衣服参加,送上最好的祝福。到场的有周围邻居,妈妈的同事们(即我们学校女老师们)、好友,爸爸的妈妈、姐姐妹妹,妈妈的妈妈、姐姐妹妹,女儿的婆婆也带着男方家的姊妹们坐了一桌,总之现场大概有十桌左右。
庭院深深 每桌必有鲜花,中途还有dada来换水我感受最深的仪式感,神父依旧是大家最信任的存在。说了很多教导的话,例如妻子要体谅尊重丈夫,财产透明,多为对方准备礼物,要温柔和善,回娘家不能久待(以自己的家庭为主)等等,每结束一小段话都要进行祷告,上帝祝福新人幸福快乐美满健康,上帝祝福在场已婚女性家庭和睦,未婚女性早日找到合适的伴侣。在场的人也会附和着“阿门”,偶尔也会说“阿米娜”(我赞同)。对于我们仨这种不信教又听不懂当地斯语的人,便是看他们一会儿一低头闭眼一会儿一低头闭眼,双手还要合十,无比认真虔诚的样子,然后跟着附和“阿米娜”。
神父教导最热闹的仪式感便是送礼物环节。这边流行送布,几乎每个人都准备一块布,然后把布展开,一大群人拽着,跟着音乐,一边扭着一边走到新娘和妈妈身边,然后用布将她们围住,拥抱、亲吻,告诉妈妈你培养了一位特别优秀的女儿。此时的party到达高潮,每个人都很欢乐。
扛着布向前进 送完礼物的小分队送礼物也分送给妈妈还是女儿,有的也会准备双份。我看到亲戚还送了大衣柜、床、餐桌餐椅,就搁在门口,表达爱的方式直白而真实。
和小姐姐的合影富有仪式感的结束——每个人都要拿走一个小木铲,是主人馈赠客人到来的礼物。打听了一下,是专门做当地食物午咖喱的铲子,午咖喱是当地特色的饭食,吃着像国内的红薯和土豆,但是要硬很多。
我们仨一人一个我们的来去都是阿依卡负责接送,我们两家相隔甚远,去他们家的路崎岖难走,跟没有路也差不多,但她还是坚持邀请我们,尽管自己那么忙碌,早上还是亲自开车来我们家接,晚上我们到家的时候打电话还说特别特别感谢我们的加入,其实是我们感谢他,这么周到,给了我们融入大家的机会,体会了真正的坦桑尼亚。
我的教师班,特别好的人,中间是阿依卡4、结语
以上是我自己在这个国度经历的一些仪式感,很多,有的也很特别。我相信也是这些仪式感让他们的生活更有意义,有乐趣,有爱。
仪式感对于我们而言,庄重而有意义,她足以让平凡的日子可以散发光芒。每一份仪式感的背后,都藏着一份爱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