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行为》解读9:黑夜给了我们黑色的眼睛

2019-12-05  本文已影响0人  万万千千

对于一个人为什么会有一个特定的行为,我们从大脑硬件开始,追溯到了环境、基因、文化,接下来,我们讲最后一个因素--生命的演化。

今天我们讲演化是如何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的。这一门学问,人们叫“社会生物学”。这是一堂大开眼界的课程,也是我们极其遮掩,不愿面对的属于动物的那一面,我们之所以有文明的产生,是演化的产物,那在产生文明之前,人类在多大程度上是和动物一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1.动物凶猛

我们经常可以看见动画片里动物都是天真可爱的样子,也能在一些视频里看见动物互相帮助的一面,所以,我们难免会看到一些评价,认为人类是残忍的,动物是天真可爱的。

但是,比你更了解动物的,是生物学家,他们更懂什么叫“可爱”。你之所以觉得动物可爱,是因为人类觉得小型的动物像孩子一样,人类身上本身自带“觉得小孩子可爱”的基因,否则你就不会喜欢小孩子,你的基因也不会传播得下去。

而那些被拍成动画片的动物,都是人类认为的美好幻想。动物真正的行为,并没有被拍成动画片。比如一只公猴战胜所有的其他公猴,成为猴王,为了占有所有母猴,它会杀死所有母猴的婴儿。因为哺乳期的母猴不会排卵,而猴王的平均任职只有27个月,他等不及那些母猴给孩子断奶,所以必须杀死那些婴儿,为的是尽快传播自己的基因。而这种现象在动物世界非常普遍。

这就是演化的第一个指令:个体选择。你作为一个个体,必须把自己的基因传播下去,去保护自己的后代,而不是别人的。

演化第二个指令:亲缘选择。演化的主角是基因,所以,动物之间有相同血缘,相同基因的亲人,会有相互帮助的现象。比如母猴生小猴子以后,母猴的妹妹会帮忙照顾小婴儿;不是一夫一妻制的公狒狒,也会凭借气味和声音去帮助自己的亲生孩子。所以动物的演化,会共同的去保护基因的延续。

演化第三个指令:群体选择。动物之间也有裙带关系,和合作的现象。

个体选择,亲缘选择和群体选择,被萨波斯基称为动物行为的三条腿。人们总是容易歌颂利他行为和群体行为,但是个体选择和亲缘选择可能才是动物本来才有的真正本性。

动物如此,那人又如何呢?

2.兽性和人性

人们的兽性,经常表现在有些人会对他人做出残暴,无耻的行为;有些父母会不抚养自己的孩子;有些男人专一,追求生活的质量,有些人却追求数量,力求多传播自己的基因……

其实物种选择哪种策略,从雄性身体的特征就能看出,如果雄性和雌性的体型差不多,肌肉,外观也很相似,那么就说明这个物种之间竞争不强烈。

反过来,如果雄性比雌性强大太多,那么这个物种里面竞争肯定非常激烈,雄性之间肯定有一场战争,胜者的奖励是可以获得群族里所有的雌性,失败者就没有机会传播自己的基因。

纵观历史,人类大多时候确实是一夫一妻制,但是也有过一夫多妻的时候。占有女性是很多男性奋斗的动力。

人类也有族群,比如肥水不流外人田,家族里面会相互帮助,搞裙带关系;但是人类另外一面,表现在喜欢自己的孩子胜过喜欢别人的孩子,有时甚至还会虐待家里不是自己亲生的孩子。

如果这些都能成为兽性,那么也有为了一些超然的理念而选择丁克的人,还有为了效忠不同的国家而成为敌人的亲兄弟,还有人可以匿名给陌生人捐款,这又该如何解释呢?

这是因为人相对动物来说,并不是单纯的按照动物这种自私的基因进行演化,而是有超越基因的“群体选择”。

所以文化的传承,人们更容易选择那些更利于整个社会发展的文化,甚至会发展出一些人完全利他,毫不自私的行为,来促进整个文化环境的和谐。

对于群体的信仰,最典型的就是宗教意识形态对人的影响,它们善于把一个群体团结起来,团结就是力量。

有句名言说:群体中的自私打败无私,无私的群体打败自私的群体。

现在的学着们也越来越理性,研究成果表明我们人类既不像动物那么极端,也不完全脱离动物属性,我们是兽性和人性兼具的结合体,这也是人最明显的两面性,也是人复杂的地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