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拯救你,我的朋友!——《道德经》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朋友!——《道德经》
《道德经》(即《老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中的经典,权威中的权威。
《道德经》微言大义,包罗万象,集天文、地理、军事、政治、经济、道德规范、环境保护、自然规律、社会发展、治国用兵、内政外交、仁义礼仪、名利得失、修身养性、学习工作、为人处世……于一体,荟萃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其思想博大精深,全书81章、5000多字,每一处都闪耀着人类智慧巅峰状态般的光芒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从第一章至三十七章,讲述宇宙根本,道出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阴阳变幻的微妙;下篇《德经》,三十八章至八十一章,讲述处世方略,道出人事进退之术,包含长生久世、转祸为福、生杀予夺之道。
“道”是老子最精彩的自然观和世界观。道,见仁见智。是一种抽象、恍惚、理性无法确知,语言无法定义而又水银泻地般无所不在、永恒不灭的客观实体,它既是产生天地万事万物的总根源,即“天地之始”,“万物之母”,又是天地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内在普遍规律,即所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在老子看来,宇宙间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道,一是可以言说,可以感觉的具体事物规律,即可道的“非常道”(非根本规律),二是不可言说,不可界定的宇宙规律,即不可言说的“常道”。
“德”是老子最犀利的人生观和社会观,迥异于儒家提倡的中正仁义,皇皇礼乐。老子提醒我们应该顺其自然与人、与自然共处,合乎规律地生存。追求返璞归真、“复归于婴儿”般的无为纯真状态,卑谦处下,虚怀若谷,为而不争,以柔克刚,社会才能和谐,天下才能太平,人类才会天人合一,取得与“天”、与“道”的和解。
自从老子提炼“道”,人世间多少人穷其一生追求、觉悟此“道”;多少人反复言说、修证此“道”。“道”,成了代表中国文化的最高图腾,不仅属于道家,也属于诸子百家;不仅指导古代,也告诫着后人;不仅统辖中华,也秒杀全世界。
让我们再一次从心底吟诵受持这部古老的著作吧,让我们用最虔诚的心,仔细品读和践行这些晶莹璀璨的至尊之言吧——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
十月十七、十八日,成都明伦书院礼请吉林大学于天罡教授莅临四川,为我们正本清源,倾情解读这部不朽的经典,敬请关注!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朋友!——《道德经》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