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之火
小白出生在淮河之畔,离黄河稍远,离长江很近。无事的时候,她喜欢去河边的沙滩上散步,去看鸟儿滑翔,或者呆坐一个下午,直到夕阳西下。
那里的平原一望无边,春耕夏种,秋收冬藏;那里的人们勤劳朴实,纯体力劳动数十年,直到现代化的春风吹拂大地,才开始走上小康之路。
她极爱读书,小学时算是名列前茅,可是,中学之前,她没有什么课外书可读,唯有借阅同学们的小人书,童话故事,一千零一夜…夏夜星空灿烂,祖母爱讲那些古老的神话故事,她的梦也多了缤纷的色彩…
初中学校有个阅览室,可是从不开放,唯一一次进去,借了三本书,是为了某个作文课,也是唯一的一次作文入选某个征文比赛,那时候的她萌动了写作的念头。虽然进不了阅览室,但是有一家小小的书店离学校不远,各种报刊杂志以及盗版书籍,同学之间可借的书也多了起来。
青春期是一朵带刺的玫瑰,既美丽又痛苦,说不出的感伤情绪如乌云密布,说来就来,无力抵挡。这些情绪无处安放,只得从书中寻找慰藉。那时候,她看过莎士比亚的戏剧,看过路遥全集、鲁迅的作品,大多是以文学名著居多,原因在于同学们买书都是参考语文课本中的推荐书目。
其他的书籍在记忆中都了无痕迹,却对《红楼梦》和《三国演义》印象深刻。《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之中她从头到尾认真看过了,《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中她看得最少的,因为在某个自习课上偷看而被没收了,至今她念念难忘。
如果说初中时期是乌云密布的话,那么高中就是大雨滂沱了,那场雨浸透了整个青春期,现实只有黑白色,前途一片迷茫,大人们说,只有战胜高考,才能见到雨后彩虹。
正统的名著依然是主流,但是伤痕文学的潮流势不可挡,安妮宝贝、郭敬明、明晓溪等为代表的小说简直就是一剂解药,专治无病呻吟的青春病。同学们可以在巡查之后,打手电筒通宵看小说,可以不顾班主任的监视,抓住一切机会在课堂上偷看。那时候的她,还是个好好学生,不敢在课堂上偷看,但是爱发呆、爱走神儿,脑子里想的全是小说情节,总是对各种人物浮想联翩。
不记得是初中还是高中,流行散文诗,小小的册子里都是同龄人的散文诗歌,让她的内心燃起了希望之火。中学时代,流行音乐是大众所爱,是比看课外书更加光明正大的解压方式。得益于大环境,流行音乐在某种程度上也缓解了青春期的躁动不安。从磁带到mp 3,从单纯听歌到研究歌词,她生出了写歌词的想法。于是,无聊的时候她就在草稿本上胡乱涂写,把诗歌当作歌词来写,放学之后就撕下来拿到宿舍,誊抄在小小的日记本上。从最初的三言两语到几段话,从刻意押韵到不押韵,从秘密行事到离别赠诗,经历了数年的打磨,仍然觉得自己写得很粗糙,不敢轻易示人。
她最爱小说,因喜欢流浪的三毛,生出浪迹天涯的想法;因欣赏张爱玲的文字,而向往民国的风情;因沉迷武侠小说,而做着穿越古代的白日梦……可限于学校的管制,她只能一边艳羡着新概念诞生的明星们,一边利用课堂上走神儿的时间写写画画。
高考,是唯一的出路。回想起来,大学之前的学习方式都是低效的努力,满足的老师,感动了自己,却得不到期待中的好成绩。
进入大学,小白如同一只猛兽从牢笼里逃出,一下子进入了森林。
一边渴望自由,一边又对未知的世界充满惶恐。一方面,仍然摆脱不了对于学习成绩的执着,另一方面,又盼望能够拥有一片自由驰骋的天地。于是,小白带着考试的压力和“三好学生”的光环,在图书馆和自习室找到了一丝光芒,这只小兽虽然逃出牢笼,依然没有解开手上的枷锁,她只能在方寸之地跳着并不熟悉的舞步。
那时候的她,对于书籍的选择是盲目的、随性的,全凭个人喜好借阅,拿到手之后就信手翻阅。
那时候的她,参加过校园的通讯社,但是写新闻稿似乎并不是她的方向。离开之后,她开始向校园网站投稿。
那时候的她,写得最多的是诗和游记,投去的稿子大多刊登了,没有稿费。
毕业之后,她被生活推着向前走,灵魂的自由越来越少,写作的质量和数量依然是涓涓细流。
错过了自媒体最火热的时期,错过了一个“富兰克林俱乐部”的大好机会。
小白开过自己的公众号,可是没有写下去,继续沉溺于小说的大海里,睁开眼,发现早已被被岁月拍在了沙滩之上。
天空湛蓝如海,海水静默无言,想象终究徒劳,不如行动起来,现在就扬帆远航!去探索大海的秘密!去挖掘内心的所思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