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眼阅世教育

巫眼阅世053:新鲜灵魂如果能像馒头一样蒸腾出笼就好了

2018-02-16  本文已影响20人  小女巫惠惠

我是个特别容易厌倦的人,这种人如果找不到打鸡血或时时换血的方法,估计就得死。用许知远和李诞的说法,叫“自洽”。

其实很多人是被厌倦感打败的,厌倦产生空虚,无聊,绝望,对生命价值的质疑等等,有人说,这是闲出来的毛病,其实和闲没有很大关系,不是每个闲着的人都会厌倦,也并非忙碌就可以打败空虚。

有一种闲适叫“自洽”,那就是找到了和自己相处的方式。

自洽的方式当然有很多种,喝酒搓麻,打牌下棋,攀岩越野,溜冰滑雪,旅行画画,看书写作,养花遛狗,甚至吵架骂街,都可以算,没啥好与不好,本质都是与自己和解,至于与他人和社会是否和解,那是另一码事儿。

从身心健康的角度说,毕竟与自己和解,才是重中之重嘛,不然,死于厌倦之前,就已经死于了纠结。

与自己和解,有个词儿叫“悦纳”,大概就是很高兴地自我认可的意思吧,但无法与他人和社会和解,从而形成一种张力,这样的人很多,古今中外不计其数。

不必过分紧张,这也并非是坏事,甚至可以说是好事。与社会高度和解的人,在中国,说实话,不是烂好人就是些坏人,不用多说,你懂得。

以前的人与现在不同,他们的所谓“悦纳”,不是认为自己怎么都对,怎么都好,或是有毛病不用改,等着别人来无限制地“悦纳”他等等,以前的知识分子远没有今天的人这么自恋,实实在在的就是满脑子想救国救民,奈何环境不允许。

就像鲁迅笔下,都是些阿Q,祥林嫂,华老栓,鲁四老爷,高老夫子这样的人,一个个腐朽麻木的灵魂,乏味,无望得很,最后只能“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

不过,撇开家国情怀不谈,若单从个人角度而言,人们的苦闷根由,除了生活中的无力感,不平事,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无人可懂,无人可聊,这是最要命的。

所以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说来说去,绕来绕去,说的就是一个字——“懂”。这和学识地位等外在因素全无关系,基于每个人的情感需要,这本小说里写的那些人,也都是些贩夫走卒,但终其一生,都像子期伯牙一样,在相互寻找,这是最动人的。

民国作为一个不可复得的时代,为何让那么多人怀恋,因为它性感,丰沛,风姿绰约,根本原因在于,无论表面看起来多么兵荒马乱,而内里的质地却是——有那么多有趣的灵魂在那里撑着,这才是一个时代的风骨,没有了这些,无论再怎么纸醉金迷,莺歌燕舞,一切都显得浮夸,苍白,轻飘,无足轻重。

即使当时落寞如鲁迅者,深感国人的“诈伪无耻,猜疑相贼”,陷于他的“铁屋子”悖论无法自洽,每日里心灰意冷地在绍兴会馆抄碑文以打发无聊,也还是有深深懂得他的钱玄同,揣了满满的诚意上门相邀:

我想,你可以做点文章……

他当然是要讲他的“铁屋子”理论的。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就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来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了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所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就是无需太多废话,一拍即合,好!开干!

鲁迅就这样被轻易说服,于是,披挂上阵,以彼时彼地为战场,左右出击,杀了它个昏天黑地,片甲不留,管你什么反应,对号入座也好,唇枪舌战也罢,一律横眉冷对,爱谁谁。不服来战,笔头上见。

树敌无数又如何?犀利刻薄又如何?你八面玲珑就注定风生水起了吗?或者说,你所苦心经营的风生水起是不是别人想要的?

如果把民国的军阀土匪,侠客强盗,袍哥丐帮,半仙神算,江湖艺人,甚至青楼女子,随便划拉出来晒晒,那种灵魂的维度,性情的纯度,各种重情仗义,有趣可爱,足以令现代人再三赧颜,这,才是这个时代最大的悲哀。

哪像现在的人这般无聊无趣,放眼望去,那么多空壳似的干瘪灵魂,使劲儿端着,生怕散了架,可惜并没啥东西撑着,根本就立不起来。

一个纸糊的架子,风来即倒,愣是闭上眼睛自欺,经不起半点推敲和咀嚼。

唉。

想到一个词儿——面目可憎,其实这词儿不一定与德行有关,颜值当然更谈不上,说白了就是一种厌倦感,灰蒙蒙,死气沉沉,垂暮心态,温吞水,半死不活。

有研究资料说,日本已进入了“低欲望社会”,苍老师在这时候结婚实在是有提气儿的意思,往大了说,这是不是也算一种民族精神呢?其实我觉得欧洲也像是“低欲望社会”,这是不是一种制度和文明成熟到稀烂的必然结果?有待进一步论证。

中国熟人社会形成的攀比性,为面子而活的虚荣心,权钱对人的垄断和尊严的碾压,以及安全感的普遍缺失等等,使得人们无法停下欲望的脚步,但,前进路上的艰辛,陷阱,游戏规则的暧昧与不公平,潜规则重重等,又从另一个侧面扼杀了一些人的进取心和想要有所作为的动力,尤其是知识分子,越来越陷入小圈子式的自恋。

许多婚姻都死于冷战,但好像很少死于吵架,说到底,吵架至少是一种呼应,无非是观点不同,而冷战,则是彻彻底底的厌倦。

——没意思,没劲透了,那为何不自己先做个有趣的人呢?

曰:世事危艰,有趣太奢侈,做着做着就被扁平化无聊化了。

民国可是比现在更太平吗?

总之,到外因里去找借口,寻托辞总是很容易的,然并卵。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