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溶夜读-设计师书单首页投稿艺术之家

“死”去 “活”来的梵高,艺术与商业将他撕裂

2017-12-14  本文已影响21人  fe3cbdf9cb39

一小撮文艺青年对于《至爱梵高•星空之谜》的上映激动万分,而大众仅仅为其在拍卖行里不断创出的高价而咂舌。

在去电影院之前,请您先看看这本《梵高传》,抚摸这位传奇的伟大艺术家伤痛的一生和隐秘而热烈的灵魂。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

他的全名很长,

我们都称他为梵高,这两个本是音译的汉字,恰巧难以捉摸的有气质。

台湾人一般称他为"梵谷",听起来也别有韵味。

而老外一般称“文森特”,称呼名字比称呼姓更加的亲近。

之所以要这样来介绍他的名字,就是因为每每遇到不懂装懂的人儿高谈阔论,总有些于心不忍。他以为他在说的梵高,其实并不是梵高。


梵高的生与死

梵高的出生给予新教牧师家庭的并不是喜悦,而是伤痛的记忆。文森特•梵高原本是他大哥的名字,只是他的哥哥在出生仅几周的时间里便去世,郁郁寡欢的母亲让梵高从小就觉得自己有罪。

长大后,借助家庭开设画廊生意的背景,梵高曾经做过艺术销售。但是看到的黑暗社会的现实,同情最底层的劳苦大众,却让自己屡屡遭遇职业的困境。转向牧师职业原本希望探求大众的救赎之道,偏偏离经叛道的做法让当时的宗教委员会无法接受。

梵高的弟弟提奥,发现他的才能,建议梵高学画,决心做他艺术道路上最坚定的支持者。就这样,在27岁的年龄,梵高才真正开始学画画。

很难想象,重新起步的梵高心中怀着的是怎样的自卑和隐忍。

生活的困境、迫不及待想要成功却在艺术上不被承认、唯一好友高更对自己的轻蔑,让他压抑的渴求内化成一种独特的精神狂流,倾泻在在摇动着的金黄麦田里、目眩神迷的星夜光晕中和盛开的向日葵上。

偶尔的静和瞬间涌来的动,成为了梵高一次一次与自己的对话。能够让自己灵魂栖身的地方,就只有那些画布和颜料了。

手绘油画动画电影《至爱梵高•星空之谜》的导演多洛塔•科别拉从15岁起,就是梵高的铁杆粉丝,她也立志要用梵高的作品为素材,拍摄一部梵高的传记电影。

她 “众筹”了15个国家的125位画师,手工绘制了65000帧油画,绘画加制作,用了足足7年时间。你正在观看的这10秒钟,背后是油画家们的半年人生。

影片采用梵高原画作品中的人物原型还原梵高的艺术人生,让观众在享受美得令人窒息的视觉盛宴时,带观众穿越回十九世纪末的欧洲,并陪伴梵高走完他最后的人生。

《至爱梵高•星空之谜》采用了一个很精致的文学架构来,用一封无法投递的信件串联起梵高在去世前最后六周里与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人物之间的秘密,抽丝剥茧地讲述梵高的死因。在这里我们终于看到了那个被艺术和商业共同夹持并最终被撕成碎片的梵高。

他对欺侮他的人无力还手,

他对压榨他才能的人束手无策,

他对他钦慕的女子求而不得,

他对射入体内无法取出的子弹任由其所,一点点的吞噬他的生命…

从等待救治到等待死亡,这个躺在床上的人儿,经历的是怎样的心路历程…



金钱和荣誉,你来得太晚

梵高的介绍里,这样定位他的的艺术成就和艺术地位:

荷兰印象画派画家,是后印象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

“印象派绘画”这个词如今是大众对于艺术的最火热名词,19世纪后半期诞生于法国的绘画流派,其代表人物有莫奈、马奈等,著名的作品有莫奈的《睡莲》系列、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对,就是那个“不穿衣服的女同事”)。他们作画时,主张根据太阳光谱所呈现的颜色去反映自然界的瞬间印象,试图捕捉到瞬息多变的大自然。

梵高极大地受到里印象派的影响,也注重光影和自然的呈现,但是他渐渐在画作中加入了个人的情感,这在当时,还是非常大胆的、创新的举动。

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与我们认为的“艺术家就是有个性“的普遍观念不同,最早的艺术家们都是权力和金钱的附庸,表达自我根本不是他们的重点意图。西方早期的油画是为了给皇室和贵族们留下肖像,画家不过是个工具而已。

发展到印象主义这个时期,由于照相技术的诞生,绘画从贵族那里解绑,得到了一些表达的自由,却也失去了依附,游荡在不断兴盛的繁华都市和牧野乡村。

印象主义抓住了瞬息即逝的光色效果,开始运用主观的颜色来描绘的客观事物。但过分的追求感受光色,难免以偶然代替必然。

梵高被称为“后”印象派,他的画风是坦诚面对自己,表现自己的主观情绪。所以,色彩是不是客观物体的原来色彩这件事,就变得已经不重要了。画作不是在模仿世界,而是表达画家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感受。如果你那天心情非常不好,或者心情灰暗,哪怕是阳光灰暗你都会觉得很惨淡。这就是人的主观感受对客观世界的不同的反映。

后印象主义绘画偏离了西方客观再现的艺术传统,启迪了两大现代主义艺术潮流,即强调结构秩序的抽象艺术(如立体主义,风格主义等)与强调主观情感的表现主义(如野兽主义,德国表现主义等)。所以,在艺术史上,后印象主义被称为西方现代艺术的起源。

当然,这么高的评价,都是在梵高死后。

他生前,只卖出过一幅画。

1888年11月,《红色葡萄园》(The Red Vineyard)卖了400法郎(相当于今天的1000-1050美元)。

一战爆发后,《红色葡萄园》被布尔什维克从拥有者史楚金(Sergei Shchukin)处收归国有,现存于莫斯科的普希金艺术博物馆 (Pushkin Museum of Fine Arts )。一同在那里的还有梵高的另外一幅作品《夜间咖啡馆》(The Night Cafe)。

如今,梵高的作品《星夜》、《向日葵》与《麦田乌鸦》等,已跻身于全球最著名最珍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其作品目前主要收纳在阿姆斯特丹的梵高美术馆,以及奥特洛的国立克罗-米勒美术馆。

梵高死后高价作品TOP10

1.《加歇医生》(Portrait of Dr. Gachet ,1890) ,8250万美元。

2.《没胡须的自画像》( Portrait de l’artiste sans barbe,1889 ),7150万美元

3.《耳朵缠着绷带的肖像》(Self-portrait with bandaged ear,1889),7150万美元。

4.《雏菊与罂粟花》(Still Life, Vase with Daisies and Poppies,1890),6176.5万美元

5.《约瑟夫•鲁林肖像》(Portrait of Joseph Roulin),5800万美元

6.《麦田与柏树》(A Wheatfield with Cypresses ,1889),5700万美元

7.《鸢尾花》(Irises,1889),5390万美元

8.《麦前的农妇》(Peasant Woman Against a Background of Wheat,1890),4750万美元

9. 《花瓶与15朵向日葵》(Vase with Fifteen Sunflowers,1888),3970万美元

10.《星夜》(The Starry Night,1889)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