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23)
今天,我读了狼头长啸李树身先生写的《建言:让“减税”从“政策”变“措施”》一文。
李先生说近日他收到“人民网--强国论坛”一年一度发来的“诚邀您参与,“我向政府工作报告献一策,”建言征集活动”通知,便选择“营商环境”建言如下。
关于“营商环境”这一大范畴建言,其实李先生早已通过“人民网-强国论坛”这座“连心桥”多次发表建言下情上达,虽有回应,但仍然显得“政策多落实少”差强人意。作者曾分别于2017年12月17日,2017年12月19日,2018年1月9日,2018年1月12日在“强国论坛发表《建言:让中小民企私企享受公平待遇》、《建言:“政策宽松”才不“离家出走”》、《建言:税负应适当最好能偏轻》、《建言:从秦汉明三朝征税中看兴衰》等文章。
李先生在上述建言文章中指出,我国最大的特征是人口众多,最大的难题是劳动力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富民之路,安国之策,定就业人口的主要安置渠道。然而,中小型民企、私企所得到的则是类同于“杀鸡取卵”,“竭泽而渔”极不公平的待遇,普遍表示“日子难过”。金融机构对民营中小企业“雁过拔毛”,且用钱“即贵又难”,是最不公平的表现之一。
李先生认为,当前国内经济形势倒逼民企转型的改革原本是好事,但银行临时抽贷行为造成民企资金极度紧张。受其影响有些本身生产经营状况还比较好的民企有产品、有市场、有销路,结果资金链断裂了,犹如“釜底抽薪”致命一击。
对于那个由六个部委联合发布的《规范》文件,李先生认为是进一步约束中国民营企业在海外的投资活动。
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减税已经让美国的经营环境变得相当具有竞争实力,而且在美国没减税的时候,中国企业家就已感受到在美国办企业很划算,很有吸引力,那么现在美国将进行史无前例的大减税之后,对于中国企业的吸引力就不可避免的更大了,而中美财富争夺战也将由此开始。
李先生再次向《政府工作报告》建言如下。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之一。它不仅能为推进经济与质量发展提供巨大动力,筑牢坚实梦想,而且在作为经济转型和升级的时下则体现更加充分,应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敏感性,切不可轻易戏之。因此,如何通过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激活市场活力,打造最富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绝不能仅停留在一次又一次的“重要讲话”和“红头文件”上,而急需将细则措施落到实处。唯如此,才有可能进一步响应企业和社会的需要,从而有效地推动政府向服务型,法治型和智能型转变。
李先生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切莫忽视这个事实:今非昔比,全社会需要的减税力度也不同了,需要的辅助的措施也不同了,而且,重要的问题还在于,即便现在需要推行减税降费政策,恐怕也将受到来自庞大政府机构中8000万吃财政饭人员需要通过税收去养活这压力,而难以实施。
比如大减税之后中国政府的契机,架构党政双核心要不要减少?中国比欧美国家多了三级以上的政府工作人员,成本相当之高,且都要财政供养,怎么减?虽说奥巴马政府,特朗普政府因减税力度过大而导致政府关门,但他们的大小公务员在无薪的情况下能照样为人民服务,在中国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