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母亲河__沂河》

2018-06-25  本文已影响11人  卿真

沂河:一条凝聚着治水结晶的母亲河

2018-06-25 09:30:05

中国经济时报

四招助你账户腾飞

  ■走近最美家乡河(3)——沂河

  ■本报记者 胡畔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了解我国在河湖治理和保护方面的成果,挖掘和发现河流的自然之美、生态之美、文化之美、发展之美,中国行业报协于2018年组织开展了“中央及行业媒体走基层——走近最美的家乡河”采访调研活动。

  6月中旬,跟随“2018中央及行业媒体走基层——走近最美的家乡河”采访团,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走进这条临沂人民的母亲河——沂河。

  以“坝”治水结幸福之缘

  沂河,又名沂水,是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中较大的河流。沂河源出山东省沂源县鲁山,流经淄博沂源、临沂沂水、临沂沂南、临沂市区、临沂兰陵、临沂郯城,至江苏省邳州入新沂河,抵燕尾港入黄海。全长574公里,流域面积17325平方千米,河面最宽达1540米;沂河在山东省境内全长333千米,其中淄博境内全长107千米,临沂境内全长226千米,被临沂人民誉为“母亲河”。

  “河在城中走,城在岸边长”,得益于这条母亲河,临沂这座北方都市的大气豪迈中平添一份别样的温润与灵秀,15座闸坝节节拦蓄,蜿蜒的沂河,静流如歌,形成了一坝一风景、一闸一景观的串珠型湖泊景观。

  毫无疑问,“坝”,是沂河之上的一道亮丽风景,同时,也蕴含着临沂的治水之策。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跟随采访团前往临沂的第一站,便是位于临沂市沂河城区段的小埠东橡胶坝。这条世界最长的橡胶坝,展示了临沂的治水之方。

  “沂河为主、两岸发展为次,这是治理沂河的重点。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临沂人民对沂河的治理一直没有间断,这座橡胶坝就是最好的例子。”刚一见面,临沂市水利局原局长李克荣就激动地向记者描述起沂河治理的过程。

  “临沂水资源丰富,但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因资金投入不足,河道存在许多问题,湿地面积小,蓄水能力小;河堤均为土堤,退化严重;堤坡和河滩上杂草丛生,坑洼不平,河道防洪能力很差。而造价低、用料省、工期短的橡胶坝,恰恰能够应对这些问题。”李克荣介绍,这座小埠东橡胶坝于1996年1月动工,1997年1月竣工,橡胶坝全长1135米,由16段组成,每段70米,最大蓄水量为2830万立方米,回水长度10.8公里,不仅发挥着水利工程作用,还拦蓄了1.6万亩景观水面沂蒙湖,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作为小埠东橡胶坝的承建方,山东临沂水利工程总公司总经理刘夫江介绍,临沂水利总公司的建设脚步,早已走遍了沂河两岸。“从沂河上游跋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开始,由北向南,临沂水总依次承建了沂水县大沂河橡胶坝、袁家口子水源工程、河湾水源工程、茶山拦河闸工程、柳杭橡胶坝工程、桃园橡胶坝工程、小埠东橡胶坝工程、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刘家道口枢纽工程、李庄拦河闸工程,民生工程惠及两岸人民、建设足迹纵贯沂河南北。”

  兴修水利,给人民带来的是幸福感。50多岁的沂南县郭家庄村民郭永超从小在沂河边长大,见证了沂河的转变。他在被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问及近年来沂河的变化时,不停地称赞说:“以前每逢下大雨,沂河河水就会暴涨,非常危险。现在修起了河堤,前几年发大水也没有淹到我们。兴修水利后,沂河的水质变好了,能藏水,也能泄洪,大家闲的时候还能在河边钓鱼,别提多惬意了。”

  “河长”治水筑生态之基

  “临沂境内共有河流1222条,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对临沂而言,意义重大。”临沂市副市长、水利局副局长张玉兰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据她介绍,在沂河的治理上,临沂市给出了自己的治水之策——点线面、治用保、联引督“三个一齐抓”。

  在“点线面”上,层层夯实责任、明确任务,着力构建全覆盖、无缝隙、网格化的大保护格局。在“治用保”上,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的有机统一,综合施策、系统治理。在“联引督”上围绕形成工作合力,重点完善“三个机制”,推进河流开发、治理和保护工作常态长效。

  临沂市水利局党委书记、局长丰绍明介绍,其中的“点线面”一齐抓,是临沂治水的一大亮点:在“点”上,临沂采取群管群治。将每条河流划分为若干河段,分别由所在社区负责配备巡河员、落实管护责任,市、县运用“雪亮工程”等信息化平台对其履责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线”上,临沂采取水陆同治。按照岸上保洁和水中清洁一体化的原则,实行社区保洁员兼职河管员,既管路面又管水面,不仅解决了河管员数量不足的问题,也避免了工作推进中的“单打一”现象。在“面”上,临沂采取条块共治。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压实各级河长对辖区内河流的领导责任,根据部门职责,建立“一名河长、一个联系单位”的工作体制,负责协调上下游、左右岸,做到联防联控。“目前,临沂全市共有四级河长9446名,市县两级河长联系单位274个。”丰绍明说。

  政府抛转、企业引玉。在沂河支流的治理上,作为柳青河企业河长的金锣集团董事长周连奎,也有着自己的妙方。

  据了解,柳青河是沂河的一条支流,其西支全长近20公里,流经汪沟、半程、枣园3个镇,途经80余个村庄,有数百家涉水工业企业,是污染较为严重的河段。

  “以前这个季节,老远也能闻到臭味,河面上漂着垃圾、秸秆,十分难看。不过自从开展河长制进行黑臭水治理后,眼看着河道水清了、味也没了、环境越来越好了。”住在柳青河附近的村民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回忆说。

  河水由污变清,经过了怎样的治理呢?带着这个疑问,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前往打造“柳青河治理样板”的金锣集团进行了调研。

  “黑臭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周连奎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为了找到污染源头,金锣集团组织专门人员顺着各支流、沿线村庄和企业展开了为期两个多月的全方位倒查倒排污染源头工作。经过反复调研摸排发现,分布在村居沟渠、细小支流等“毛细血管”处的村镇生活污水,局部区域畜禽养殖废水,沿线工业企业未纳入收集管道的污水是该河段的主要污染源。

  “找到污染源头后,我们将全流域治污节点前移,从动脉治污向毛细血管治污推进,将农村治污与城镇治污并重、点源治理与面源控制并重,改变了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系连通等整治河道传统方式,解决了水质易反复、不达标等问题,确立了‘治理点源、净化支流、控制面源’的全流域治理新模式,构建完善了柳青河西支生态补水体系。”金锣水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峰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