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智慧青春教育

不要怪孩子,不过是你没做到的强加给他而已

2017-05-12  本文已影响15人  沁蓝说

今天读了费曼的一本书《发现的乐趣》,很是震撼。作为一个文科生,对于物理学的印象可能仅仅剩下牛顿的三大定理,悲哀的是要全部正确的表述出来,都不可能了。似乎从学校出来,课本上的知识通通都还给了老师。

有人说在学校里学习就像竹篮打水,毕业后留在脑海里的从来不是什么具体的知识,只是被清洗干净的思维而已

而我们的教育体系,恰恰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好,总要等到在社会上摸爬滚打踩过很多坑以后,你才会明白那些早该在学生时代就明白的道理。

而这方面,我着实佩服费曼的老爸,作为一个制服公司的销售经理,他虽在工作业绩上没有什么值得反复咀嚼,但在育儿方面确实值得每一个父母学习。

他说了解一个物体不是简单知道它的名字而已,就像一只鸟,即便你能用世界上所有语言叫出它的名字,你对它还是一无所知,你不知道它的习性、特征,它处在食物链的哪端?

是啊,我们常常自以为知道很多,为自己知道别人不懂的一个专有名词而窃喜,好像瞬间成为一个牛逼哄哄的专家,恨不得没事就显摆一下,其实只是在自high的装逼而已。

了解李善友教授讲的“不连续性”,你就窥探到商业迭代的奥秘了吗?你就知道为什么诺基亚干不过苹果吗?你就能帮自己公司顺利度过难以持续40年的魔咒吗?显然,不能,一知半解甚至比不知还要危险。

而我们现在的家长,都追逐所谓名校、名师、名门……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孩子送进去,哪怕借债背贷,就是为了那一个个光鲜亮丽的名称而已,徒有那个“名”究竟有多少现实意义。

就像一个从事多年面试的朋友所说,她面过很多简历非常漂亮的人,名校毕业、双硕士学位,但是你在他们的眼中根本看不到任何热情,被“名”所累后消失的绝不只热情而已

他喜欢和小费曼谈论研究身边一切有趣的事情,借以引导孩子去认识那个教科书里从不会有的鲜活的世界,比如走在树林里他们谈论树木如何获得阳光的照射而生长,为什么有的长那么高,有的那么低,低矮的植物是如何透过树荫漏下的那点阳光存活等。

比如狗为什么动起来、鸟为什么啄羽毛……

虽然每次不一定都得出正确的答案,但这一切都引导小费曼去探索这个未知但有趣的世界,给了他最初的科学的启蒙

而我们呢?不说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就连身边的事物多少都有些默然,住在商品房多年,可能连对门住的是谁都不知道,小区电子显示屏的广告换了很久也没注意,家中什么时候换了对联、门前何时挂上了灯笼也不知晓。

没感受到生活中点滴乐趣的你,怎么可能开启孩子对世界那份强烈的探索欲和求知欲

与其寄希望于老师,报各种培训班,不如多和孩子一起去感受下这个美妙的世界,因为它是如此多姿多彩,是如此值得我们倾心相待、细心观察

他喜欢和小费曼做游戏,通过游戏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种下科学的种子,如同打开了一扇通往科学的探索之窗。

他引导小费曼在数字游戏中感受“派”的魅力,所有的圆不管大小,其周长和直径的比率都是不变的,他会和小费曼一起去一一印证;他会堆好一地的瓷砖,让小费曼去推倒亲眼见证多米诺骨牌效应,等小费曼迷上这个游戏后再一步步加入不同的颜色,告诉他数学的奥秘……

他从不逼迫,总是等小费曼迷上某个游戏后再一点点加入教育的内容,如此细心、如此耐心,让日后的这位巨星回想起来,都钦佩不已,且代代相传。

我们且不说这样精心的步步引导,就连参与性都不高,孩子需要的是陪伴,不是买一个名牌IPAD就能代替。

其实孩子的潜能很大程度上就来自于孩提时代对事物产生的兴趣,只要存在即合理,并没有什么错的潜能,就像有的孩子天生喜欢打游戏,也能成为最优秀的职业选手;就像有的孩子好静喜欢看书,也能成为下一个村上村树,这些本身都没有对错之分,不是成绩好才是唯一的标准。

关键是父母要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参与孩子的探索之旅,让孩子信任你、钦佩你,甚至根据你的引导去激发身体里那无限的可能。

在小费曼还没出生前,他爸说:“如果是个男孩,我会把他培养成一个科学家”。

他的确做到了,他的孩子理查德.费曼,1965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第一位提出纳米概念的人,也是被认为继爱因斯坦之后最睿智的理论物理学家。

亲爱的,不要羡慕别人,更不要怪自己的孩子,不要轻易将自己的梦想强加在孩子头上,不管拥有多么漂亮的理由,都无法掩饰我们的自私。

孩子就是孩子,童年本该是最美的,不要让我们的自私毁了他们的未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