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以“道”解“道”,惊天动地颠覆性解读《道德经》之第16章

2018-02-27  本文已影响0人  曲焕章

曲焕章 2018-02-19 08:26:36

《佛道一如道德经 》第16章

作者:山顶洞人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解析:

这一章整个就是站在“道”的顶尖上,也就是从根本上来说的,若要从世俗的相上来解释,再高的学问也是在文字上绕来绕去。

我们首先不妨看看公认的译文:“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万物都一齐蓬勃生长,我从而考察其往复的道理。那万物纷纷芸芸,各自返回它的本根。返回到它的本根就叫做清静,清静就叫做复归于生命。复归于生命认识了自然规律,认识了自然规律就叫做聪明,不认识自然规律而轻妄举止,往往会出乱子和灾凶。认识自然规律的人是无所不包的,无所不包就会坦然公正,公正就能周全,周全才能符合自然的“道”,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长久,终身不会遭到危险。”

请问通过这段译文你真的明白了吗?所以,这一章我只从根本上来解析。

“致虚极,守静笃”这六个字是老子整个修行方法的核心。它就是《金刚经》所说的“离一切相”,就是六祖所说的“无念”,就是《心经》所说的“观自在”。 只有当我们真正明白了的时候,才会发现全是通的,如果要从文字相上来解释上面这几个词,那只能是胡扯!

这六个字是“无为法”。“致虚”就是把自我去除掉,把我是、我能都空掉,让心放开。其中的“守”字非常关键,只有“守”才不会落入顽空,而会渐渐“明觉”。那怎么守呢?《心灯录》说:只要将世法佛法一切丢去,只有真我。也不必守住真我,也不必有不守住之心,而罄然独存。这话是要修到那个境界才能真正把握的,想凭思维去理解是没有意义的。 这时候,在清醒明觉的状态下,就会“万物并作”,十法界的法流、法音、法义就会如实显现,包括一切人、事、物的景象和各种声音,而你必须保持安然无住。安然无住不是不动,而是要起禅观,所以就叫“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就是在禅观中你会发现,现象界的一切都是“生住异灭、成住坏空”的,而最终都是“各复归其根”,也就是各自又回到它的根本、回到“空”的状态。这一句说白了就是你会看到一些平常看不到的东西,知道一些事物真实的来龙去脉。但要注意不能执着于这些东西,因为这一切都是从“空”中生出来的幻相,终究要“归其根”的。

“归根曰静”的“静”就是“空”,就是涅槃寂静。一切来自于“空”,又回归于“空”。如果体会不到“空”,找不到心灵的家,就不可能大安心、大自在。

我们这些世俗人,哪怕再有能耐,也是达不到“静”的状态的,相反,世俗人不管胆子多大,都有一种本能的恐慌,表现在现象上就是抓取:抓名、抓利、抓亲人、抓朋友、抓工作……反正不能停,不能空,一定要抓个“有”才能安心。不信你看独自走夜路的人,少有不害怕的,这时候哪怕身边有个孩子,也会安心多了,按理说,带着个孩子应该更麻烦、更担心才对。但由于有了孩子这个伴,就安心多了。

所以,不要责怪世俗人贪,因为大家都是丢失了根本、丢失了“家”的流浪者,心里慌啊,不抓点东西怎么办?由此看来,无论贫穷富有,高贵贫贱都是可怜人!

一个人要想真正的“静”,唯一的办法就是“归根”,就是回归自己的自性家园。“静曰复命”的“复命”就是成道、成佛,就是永生。只有这时才会永恒的、超越时空的“活着”,因为一直这样“活着”,所以“不灭”了,因为“不灭”,所以就“不生”了。这样就达到了“不生不灭”的状态,所以说“复命曰常”。“常”就是永恒,就是不动。

我们为什么在六道中永无休止的轮回?就是因为“无明”。当了悟了真理实相,也就是破除“无明”之后,就将“无明”转为“明”了,所以说“知常曰明”。

这里的“常”不是不变的“常”,是超越时空的真理,如果不知道大自然“恒常”不变的真理,就一定会在相上抓取,在小我上执着,就会背道而驰,就会自讨苦吃,所以说“不知常,妄作凶”。

为什么“知常容”呢?因为这个时候十法界都是你的,请问你如何能够做到“不容”?现实中我们很难做到“容”,而那时候却没有办法“不容”。在“容”的状态下,对十法界展现的是平等的爱,也就是大爱,而真正的大爱就是不爱,所以说“容乃公”。而这样的“公”绝不是世间的“公平、公正”所能及的,达到这种“公”的状态,自然就周遍法界,所以说“公乃全”。

“全乃天”的“天”也不是我们平常意义上的“天”,这里的“天”就是十法界,就是“道”,所以说“天乃道”。而“道”是不生不灭的,当然“久”了。哪怕是我们的肉身没了,我们的自性(佛性)依然是恒常的存在的。

成就者当然就不必说了,其余众生哪怕依然在六道中轮回,其佛性也是不减半分的,所以说“没身不殆”。

特别强调的是,这里的“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从文字上看很像是一个修行的次第法门,是层层推进的。实际上,到了这个阶段连“动”都不能动,哪里还能有次第?这是老子为了说透,把一个东西掰开来细说。这一个东西就是“道”,就是“佛”,就是“自性”,就是“真如”就是“如来大寂灭海”。

总而言之,悟道了怎么说都是,没悟道怎么说都错。到了这时候,任何的言语、文字都是多余的。反过来,要是不明白,体会不到,纵然把佛经、道经全部背下来也徒劳!所以,为什么“道”不能坐在办公室里研究,因为它是要去明的、要去悟的、要去证的。

另外,在长沙马王堆里挖出来的《德道经》中,将这一章的“全”字改成“王”字,说“公乃王,王乃天”。就这一字之改,已经露出长沙王那既愚痴又幻相得道的丑态。“全”是周遍法界,而“王”在法界中只是微尘中的微尘。所以,就凭这一字之改,就可以判断《德道经》绝不是老子的正本,而是长沙王根据个人的奢望篡改的。

居然还有人说《德道经》中隐藏了很多修身方法,如果老子还在世,他一定会大声叫屈的!老子就怕我们不懂,翻来覆去从各个角度将“道”描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一部《道德经》已经说尽了天地、宇宙、人生的秘密,没有半点隐藏,我们自己读不懂,还怪人家藏了什么,这岂不是天大的冤枉?

这里,我斗胆告诉大家,法界没有秘密,再高深的秘法都只是渐修的方法,是一个临时借用的工具而已,终究是要扔到垃圾堆里去的。 当然,后来传道的书确实爱藏,藏来藏去传到现在只剩下一个空壳,顶层的东西早已经失传了!

然而,不管是学佛还是修道,“法”都是很诱人的东西,照着那么修,就能见到一定的效果。于是,踏实修行的人就埋在功夫堆里,一个劲地往幽深处钻,却不知何时才是出头之日!所以,作为一个修道者,真正能搞明白一部《道德经》已经足够了,法界的真理只有一个,一通百通啊!反过来,如果《道德经》搞不懂,把《道藏》和佛家的三藏十二部全部背下来也只能成为装点门面的谈资!至于那些心怀不轨,借着所谓秘法的幌子招摇的人就更别提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