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集锦

《小说课》解读稿

2020-04-19  本文已影响0人  江山吴

《小说课》解读稿

蒲松龄的《促织》:一流的小说。

第一开头好,大背景,大环境,小人物,小东西。“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主人公是成名和促织。

情节好:

1波折多,冲突多。一波三折,甚至一波九折。容易激起作者的内心情感冲突。

2天才般的想象加巨大的勇气。促织和自己的天敌公鸡斗。

3激发读者无限的想象力。

《水浒传》内在的逻辑性:

林冲:社会性。狠。传统的印象1爱家爱妻子。第二,业务能力突出,工作能力强。第三,为人慷慨,结交鲁智深好汉,帮助小人物李小二。

金圣叹眼中的林冲是狠。“林冲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只是太狠。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的彻,都使人怕。”

1不敢打小衙内。留下面子。

2发配前休妻。解除后顾之忧,希望高俅能放自己一马。

3服从发配,半路不逃亡。

4杀陆虞候,富安三人后,没有立刻上梁山。

李逵:“一片天真烂漫到底。”

传统印象:孝顺母亲,为人粗鲁,对宋江忠诚。是一个英雄好汉。

实际上:好赌好喝酒,赌品差。做事冲动,没脑子。滥杀无辜,杀人如麻。一个没有长大的儿童形象。

按照人物的性格安排剧情。小说内部的逻辑性很强。

《红楼梦》却在很多地方反逻辑。

秦可卿死的时候,只有公公和宝玉伤心。婆婆不在场。王熙凤探望之后离开时,在花园里“一步步行来赞赏。”丈夫贾蓉对她漠不关心。

一切似乎都很反逻辑。

结合刘心武的《揭秘红楼梦》可以知道答案。

鲁迅的小说《故乡》:

1批判国民性,杨二嫂的流氓性和闰土的奴性。

2杨二嫂的流氓性。表现在先是夸鲁迅,再是讨要东西,诬告闰土藏碗碟,顺手拿走手套。

鲁迅用的是冷眼批判。鲁迅很冷血,文字也很冷,“我冒了严寒,回到阔别20多年的故乡。”但他的脑子很冷静。

3闰土的奴性。一开口喊老爷,讨要了香炉和烛台。鲁迅用的是抒情和诗意的笔法,温暖的语言。

圆规意象:1形似,2神似,3科学。

碗碟:联系起了两个同类人。

香炉和烛台:把命运寄托在对神明的祈求上。

莫泊桑的小说《项链》:

传统的解读:批判西方资本主义,拜金主义,金钱主义,批判西方制度的腐朽,对西方的仇视。爱慕虚荣必将受到惩罚。歌颂劳动的美好、光荣和幸福。

毕飞宇的解读:

1对契约精神的无限忠诚。

2“文明的”悲剧。

3批判的是对奢侈心理的追求。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