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头长啸李树身的简书专栏暮潇潇诗文

《外滩风云杜月笙》观后遐想之随笔

2018-11-10  本文已影响0人  d8e58d7e2543

在昨(9)日约22时许,笔者将《胡欣女士,祈愿你一路走好!》一文分別发往多家网站后,一种兔死狐悲的哀伤感兀地袭上心头......其实,我这种心理反应也真是有点儿莫名其妙,甚至十分可笑又可悲。因为跳楼自杀的显达名流很多。比如,在港珠澳大桥开通前夕,澳门中联办主任郑晓松高官,不是也突然坠楼身亡,并震动朝野吗?

笔者在上网写作近10年间所发表的评论文,其数量占到了全部作品的90%以上。而其文风,则多是以针砭时弊、鞭挞假丑恶、颂扬真善美为主基调的,显然一直走的是“批判现实主义”写作路线。而这些,若与胡欣女士出于身分的无奈而“唱颂”作品相比,则迥异。但毕竟我们都是心灵受伤很重的群体中人,所以从这一角度来看,我与胡欣女士同病相怜,就无可厚非。

殊料,笔者发完稿之后竟又发起懵来,写作的冲动热情也骤然下降到了冰点。全无睡意,便打开爱奇艺视频滚动浏览,无意间撞进了北京卫视播放的纪录片《两岸秘密档案》系列节目,硬是将其中时长45分钟的《外滩风云  杜月笙》看完。之后更无睡意,又陷入不可抗拒的沉思中......

虽然斗转星移,时代完全不同,但当年上海滩的青帮大佬杜月笙,与时下的无名之辈笔者我相比,居然还有一些近似之处:幼年和少年时期与笔者一样,家境十分贫困,吃了上顿愁下顿;人到中年与笔者一样,患上了严重的肺气肿伴哮喘病。而明显的区别是,他风云一世,才活了64岁;笔者窝囊一世,反倒苟活到了时下的实岁73、虚岁74岁。但他虽短寿,却比若干长寿者活得有价值,也便是笔者所望尘莫及的人生价值。

(百度图片)

杜月笙自始至终都热心支持中国人的斗争,并提出了六大主张:释放被捕学生;抚恤;道歉;取消印刷附律;取消码头捐;收回会审公廨(即收回司法权)。在抗战中,杜月笙曾多年担任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做过一些有益的慈善事业,曾设立了很多医院。同时还投身教育,创设许多学校,如上海大公职业学校(江苏科技大学前身) 等,向学校捐款。特别是他任副会长时正值抗战前后,于救助伤兵输送物资、建立抵抗部队。 [6]  抗战开始后,杜月笙参加了上海各界抗敌后援会,任主席团成员兼筹募委员会主任。仅月余时间,杜月笙主持的筹募会就筹集到救国捐款150余万元,有力地支援了前方的抗战。

1926年六月四日,上海已经成为一座死市。长时间的罢工,使上海10余万工人面临严重的生活问题,杜月笙捐出了大笔款项,还发动工商界的朋友踊跃捐款。1937年11月杜月笙迁居香港。在香港,他利用帮会的关系,继续开展抗日救亡工作。。杜月笙主持的上海敌后工作统一委员会采取各种办法迫使上海资产阶级的头面人物虞洽卿等人离沪赴渝,并成功地策反高宗武、陶希圣脱离了汪精卫汉奸集团。

1938年杜月笙还直接参与了部分军事行动。八一三抗战爆发后不久,戴笠奉蒋介石之命与杜月笙合谋,利用帮会组织苏浙行动委员会。在苏浙行动委员别动队的5个支队中第一、二、三支队的司令均是杜月笙的门生。上海沦陷后,蒋介石为了阻止日本海军大规模溯江西侵提出了封锁长江的计划。杜月笙率先指令自己的大达轮船公司开出几艘轮船行驶至江面凿沉。而后,其他轮船公司也纷起响应,凿船沉江,阻塞了长江航道,迟滞了日军的进攻。

杜月笙对子女的教育高度重视。杜月笙还在法租界善钟路创办了一所正始中学,亲任董事长,聘陈群任校长;并在老家浦东耗资10万元,建起“浦东杜氏藏书楼”,附设学塾。上海沦陷后,杜月笙还以市各界抗敌委员会负责人的身份仍在租界内坚持了一段时间。他曾花巨资买了不少共产党出版的《西行漫记》、《鲁迅全集》等进步书籍,烫上“杜月笙赠”的金字送给租界内的各大图书馆。

1949年4月,蒋介石单独召见杜月笙希望他能和自己一同前往台湾,而共产党也通过秘密渠道会见杜月笙,希望杜月笙能留在上海。杜月笙最后决定既不前往台湾也不留在上海,而是选择前往香港。

杜月笙过世后,于1952年10月下葬于台北县汐止镇(今新北市汐止区)大尖山下。墓地坐东南朝西北面向上海,位于今天秀峰国小后方,墓园上有蒋介石题字“义节聿昭”,墓园本有牌坊,上有张群题字“誉闻永彰”,后在秀峰国小建校时将牌坊拆除,而题字则镶嵌到墓园。杜月笙墓旁有其夫人姚谷香墓为伴。

从上述真实史料中,笔者又一次感悟到佛陀在讲经中所说的“生是死,死是生”的佛家物质不灭真谛,因此也萌生了胡欣、郑晓松们之死的念头,但决不会仿效他们以及屈原的那种“跳”的死法,而是祈盼“写着写着,突然心肌梗塞而死”。如果祈盼不到这种美妙无比的死法,就只得转而求其次地对近来在网络上发微博、声称要“暗杀崔永元”的“江湖杀手”发出邀请:留住对社会有用的崔永元,请你让老匹夫我来当他的替身,早死早超生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