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三月开

读不懂《围城》,过不好婚姻

2020-08-20  本文已影响0人  净土6

今天,翻阅《读者》文摘时,看到标题《最有资格为《围城》做注释的,是我》时,我刻意将目光移开,不往作者那一栏看,想先猜猜作者应该是谁最有可能?

杨绛先生,一定是她,最有资格为《围城》做注释非她莫属。脑海里闪过这个念头后,再看看作者栏目,杨绛两个字妖入眼帘。

《围城》是钱锺书最著名的作品,写的是知识分子圈子里的日常生活。

这是一部对社会和文化的讽刺与批判的作品。

记得曾看过,《围城》的第一位读者是杨绛,那最有资格为《围城》做注释的非她莫属。

果不其然,杨绛先生在《最有资格为《围城》做注释的,是我》一文中也提到的也证实了我的猜测是对的。

杨绛先生在《最有资格为《围城》做注释的,是我》一文中说:“每天晚上,他把写成的稿子给我看,急切地瞧我怎么反应。我笑,他也笑;我大笑,他也大笑。有时我放下稿子,和他相对大笑,因为笑的不仅是书上的事,还有书外的事。”

我想,正因为钱锺书和杨绛两位先生在笑书内的事和笑书外的事之中,把人生,婚姻看得通透,所以他们懂得相互包容,懂得珍惜。也因而把婚姻经营成我辈最羡慕也最缺失的样子———

一生一世一双人。

当然,这也许与他们两个人的学识与认知有关。

但《围城》写的知识分子圈子里的日常生活,都是些知识分子,应该这么些人的婚姻生活都过得好才对,为何也会过得与我辈一样看似无趣?

说实话,在二十多年前,那时还是姑娘。我第一次读《围城》,在读书的过程中,心情是沉闷的。

当时特别不理解,为何这《围城》是名著?既然是名著就应该是能提供给读者好的情绪价值的书籍,才对啊,可我为何读后却感到心情是沉重的呢?

爱情,婚姻应该是美好的嘛,怎么书中人物都各怀心事?

时光荏苒,经历了一些人和事。

而今有幸读杨绛先生的《最有资格为《围城》做注释的,是我》一文,看她把《围城》里的人物斫得七零八落,就像满地的用硬纸做成的断肢残骸。渐渐地懂了《围城》的意义所在。

每一部名著,读起来都有心情沉重的感觉,如《茶花女》,《雾都孤儿》,《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也许,因为名著是某一时期,某一阶段的生活写真,因而心情沉重。因心情沉重,才会去思考问题?

杨绛先生在《最有资格为《围城》做注释的,是我》一文中说,唐晓芙是钱锺书偏爱的人物,因而不愿意把她嫁给方鸿渐。

或许,这就是钱锺书先生要向我辈表达的距离产生美感吧?

杨绛先生说,如果钱锺书先生让唐晓芙和方渐鸿成为眷属,由眷属再吵架闹翻,那么,结婚如身陷围城的意义就阐发得更透彻了。

这说明了什么?

婚姻不就是在经历着柴米油盐酱醋茶吗?在这一过程中,谁又没有磕磕碰碰?

在好的感情,也会在婚姻里吵架闹翻,也会矛盾诸多。

关键是,我们有没有解决这些诸多矛盾的能力?又而愿不愿意去解决这些问题?

读不懂《围城》的人,过不好婚姻。

因为,一旦婚姻内出现问题,他们的态度是,逃避问题,向外寻求安慰。总以为外面的就是好的。

记得网上有人问:为什么男人会出轨?

有网友答,男人想吃外面那陀屎。

问女人为什么出轨?

答:出轨的女人就是外面那陀屎。

这网友的回答,话粗理不糙。

文雅些的,如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

婚姻里,与其说男女双方如何相爱,不如说他们更深悉婚姻的真谛。

张爱玲与胡兰成不相爱吗?双方都为爱奋不顾身,一个当san,一个为san离婚。最后也不过落下张爱玲笔下的红玫瑰与白玫瑰。

对某些出轨事件,现在的人动不动就用人性来为其开脱,说什么婚姻是违反人性的。

对这种说法,我感到疑惑?难道社会发展到现在,人在生活作风上要返璞归真了?

又或曰,外面世界诱惑诸多。难道只有出轨之人魅力无限,诱惑偏偏钟爱于他?

而钱锺书和杨绛先生难道不食人间烟火?只因为他们深悉婚姻的真谛,才有了钱锺书笔下的《围城》。

杨绛先生在看稿子过程中,和钱锺书先生相对大笑,因为笑的不仅是书上的事,还有书外的事。

这种大笑书上的事及笑书外的事的情怀,如果没有深悉婚姻的真谛,会笑得出来吗?即便笑得出来,可能也是苦笑吧?

婚姻的真谛,是爱与责任的结合体。它虽然平淡无奇,却充满了人间烟火味。

再浓烈的爱情,终归于平淡,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与其普遍撒网去寻求爱,不如集中精力经营好后院。后院稳定,一切问题都好解决。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