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基层治理大文章,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2022-12-16  本文已影响0人  新时代的新青年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基层治理是否有效,直接决定着经济社会是否能持续发展、繁荣和稳定。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持续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更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要求。

一、基层社会治理问题的表现

(一)治理人才不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造成乡村优秀青年人才外流,出现以“老、弱、病、残”为主的住户,使村级组织选人用人的视野和空间受到限制,村级领导班子后继乏人的问题凸现。现有的村干部存在整体文化水平不高、年龄偏大,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和理解不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改革创新意识不强,习惯于等上级党委安排部署“等、靠、要”思想较为严重,缺乏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因而很难带领群众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二)公共服务存在短板。道路、排水渠、文体设施、村部阵地等基础设施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老旧等问题。同时,随着群众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培训中心、文化舞台、数字乡村等公共服务设施还需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成为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的“末梢”,资源极为匮乏。

二、总体建设发展思路

(一)主导产业提质增效。要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在品牌打造,转型升级,规模化、规范化经营上下功夫,做强现代种养业,做精乡土特色产业,提升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业,培育乡村新型服务业,发展乡村信息业。

二)补齐公共服务短板。以建设成具有创新体制机制,显著风貌特色,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产业兴旺、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和谐宜居、生活富裕、美丽文明的特色村。

)健全完善保障体系。全面落实低保、养老、残疾津贴等社会保障待遇。对“边缘易致贫户、脱贫不稳定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等重点监测对象进行动态监测、精准帮扶。多渠道宣传各类优惠政策,确保各类优惠政策全面保障。

(四)改善优化人居环境。改善农村交通物流设施、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夯实乡村信息化建设,实施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有序推进“厕所革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