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吸引力法则”的科学解释

2019-12-09  本文已影响0人  时间煮雨Y

The Secret 这部片子在2006年就出版了,里面找了一些作家和灵学家来介绍这个原理,这部纪录片和相关的图书大卖,迅速登上各类排行榜前列。其实这个纪录片里介绍的就是被现在大家都熟知的“吸引力法则”:只要你去想象一些渴望得到的事物,不断地通过正向的思维去获得,那最终宇宙就会通过某种神秘的连接方式,把这个东西具象化,然后最后你就会得到它。其实我在2007年的时候就拿到了The Secret的DVD版本,应该能够算是国内第一批看到这个纪录片的人了(中文版《秘密》是2008年11月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当时觉得非常震撼,那个时候还有陈安之这样的人在宣传成功学,自称是大卫罗宾森在中国的授权讲师,事实上根本就没有关系。而且大卫罗宾森那套成功学在美国后来也是被人诟病的。

那个年代是传销,诈骗和虚假保险盛行的时期。很快“吸引力法则”和成功学迅速被这些团伙利用作为重要的洗脑工具,不知道马爸爸当时在创建阿里巴巴的时候有没有给员工灌输过这套理论-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我觉得还是极有可能的(因为在2008年他都能说服自己和员工相信互联网会变成一个世界上最赚钱的生意)。很快,由于传销被定性为非法行为,保险中介也逐渐被规范和加强管理。和这些行业相伴相生的成功学和“吸引力法则”理论也似乎被扔进了伪科学的垃圾堆。

我不能断言吸引力法则完全是虚假的,但是肯定不是一个科学的理论。这个理论没有任何可靠的实验数据来支撑。整本书里谈的都是毫无证据的各种观点,即使有例子,也都是一些孤例,完全无法充分说明问题。而让人相信的方法就是不断重复这些观点,而不是着重在阐述事实上。但是我在翻看知乎和国外的Quora中关于吸引力法则的回答时,却有很多人觉得确实能够应验。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用两个心理学的原理来解释。

第一个原理是关注效应,这个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效应,例如:我买的第一辆车是个很小众的型号,原来我根本没有觉得经常看到这个型号的车。但是当我买了这个车后,发现为什么每个路口都看到这个型号的车,甚至有朋友也有这种车。其实这是种典型的的关注效应,人的意识通常只会关注极小一部分日常能够观察到的东西,忽略绝大部分周围的事物。

第二个原理则是认同偏见,如果你相信一个事情是对的,或者一个理论是事实。那你就会倾向于关注和接受那些能够证明这个理论的事情,而忽略掉其他的线索和信息。美国的情报机构在培训情报分析人员的时候曾经做过实验,让分析员先倾向于认为某个恐怖组织与一次恐怖袭击有关系,然后再给其他的证据,后面的证据是可以分析出前面给出的恐怖组织其实和袭击完全无关的。但是由于认同偏差,几乎所有的分析员都认为最早认定的那个恐怖组织策划了袭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