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励志想法果壳学社

路很艰难,但还得走

2018-06-25  本文已影响21人  罗益明

路很艰难,但还得走

文|罗益明

今日湖南高考录取分数线一出,便就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网上如潮水般的舆论,迅速席卷了各个公共网络空间。谈的最多的就是湖南文科生今年的高考分数线,今年文科三本分数比去年还文科二本分数还高出一分,至于文科一二本,同比去年就更不用说了。

其实作为一个已经处在,大学里生活过将近一年的人,对于高考,我已经没多大兴趣去议论了。只是刚刚见到一跳楼视频,又联想到今天诸多湖南文科考生的一些,关于组队去天台跳楼的话语,不由得心神一紧,便想谈一谈一些,关于高考的心里想法。

作为一名曾经的湖南文科考生,看到今日的高考录取分数线,我想自己也难以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它。但我也同时明白,这是一个必须直面的现实,它已经成为了定局,非个人意志所能更改,能做的也只有接受。

对比同是全国一卷的其它省份,湖南文科考生自然是会出现极大的心理落差感。然而这个录取分数线的制定,其背后的科学依据却又是常人很难思量到位的。

高考录取分数线岂是儿戏般随意制定,它主要是由于当年的招生计划和报考人数以及当年的高考试题难易程度来决定,也就是说招生计划,报考人数,试卷难易程度这三个变量变化了,自然录取分数线也就变化了。

据资料显示湖南在2017年高考总录取率为86.94%,本科录取率为42.53%,均超过上年度水平和全国平均水平。从全省平均值的角度考察,去年实际取得的成绩还颇为优良。但很显然,平均值优良,恐怕只能证明,高考成绩呈钟形正态分布,最高的那一小撮,以及中上水平的成绩对比最低水平的成绩之间的差距,恐怕无疑是巨大的。

看看今年湖南高考录取分数线的三个变量:招生计划不说外省如何,光就伴随本地四所高校升一本,显然括招成为必然;至于报考人数,官方数据统计:共有高考考生45.18万人,比上年增加4.1万人,增长9.98%。数据表明,报考人数显著提升。

至于试卷难易程度,今年考生普遍反应同比去年简单,官方数据表明:与去年相比,语文、外语、文科数学、理科数学、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的平均分均有所上升。显然在试卷难度系数上降低了不少。

路很艰难,但还得走

由此似乎可以得出今年分数线上升成为必然的结论,然而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何故文科考生分数线同比去年上升的幅度如此之大?网上有人询问,却无人回答。也有人对湖南高考录取分数线整体偏高,做过解读。

第一点:湖南有3所985大学,还有1所211大学。而对于很多省份来说,211大学都很少,更不要说985大学。所以,好大学分布不均匀是某些省份高考分数线居高不下的原因。

第二点:湖南的高考分数线高,与国家政策也有一定的关系。高考分数线和录取都是根据本省的考试人数决定的。国家每年给各个地区一定的录取人数,而不是根据比例分配录取人数,自然就会提高分数线来控制录取率。这样一来,湖南这样的人口大省就会比较吃亏了。

从好大学以及国家政策方面,的确可以给湖南高考录取分数线整体高,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但问题在于还是无法说明文科录取分数线上升幅度如此之大,至于湖南升一本的四所高校更不用说,跟文科没多大实质上关联,倒是跟理工科有莫大的联系。

显然,问到最后没找到理由,或许也无须理由。曾经高中的英语老师今天也不由的感慨:湖南的文科生考好大学真难啊!其实我觉得或许应该在这文科生之前,还得加个词语:农村。

我一直觉得,农村与城市的文理科教育中,可能相比较而言,最不大公平的,是文科。因为从要保证公平的角度而言,显然需要的是客观标准,文科虽然有标准答案,然文科需要的主观属性较之理科显然要高,但凡主观属性影响高的,都可以人为影响。

因此高考文科政史地,绝非一般意义上的只要死记硬背即可,它考察的当是所谓教学大纲范围内的对知识的灵活性、创造性、思辨性的运用理解分析判断之能力,而这些能力是可以培养的,那么这就使得跟家庭教育有莫大关联了。

而家庭教育差异之形成,无疑跟贫富差距有非常重要的关联。从宏观角度看贫富差异,2017年,我所在的邵阳市一年全市年GDP1691.50亿,而省会城市长沙市年GDP达到10535.51亿,至于微观层面,更难细说。

而也是在去年有个说法:湖南每3800人中有一人是千万富豪,长沙每1212人中就有一人是千万富豪,长沙成为华中4省中千万富豪最密集的城市!难道湖南富裕程度这么高了,这么富有了,我看未必,毕竟精准扶贫这一说法,当时提出地点就在湖南湘西。虽然是五年前提出的,但贫的区域在扶贫,并不意味着富的区域就停止了经济增长。

路很艰难,但还得走

湖南的文科生,尤其是农村文科生,想读好大学真的挺难的,这一次我也不知道原来的那些复读的朋友,究竟结果如何,看到大家在空间里发的说说,可以看出各位情绪五味杂陈,也许在无可奈何的叹气背后,体现的是对自身出路的焦虑和失落。

这条路着实很艰难,但还得继续走下去。一方面我们发现,今时不同往日,人的上学成功史,从曾经能够读大学就是成功的分界线,如今分界线上移,演变成读好大学甚至是读顶尖大学才算成功,那随着时间尺度的逐渐拉大,人与人之间基于受教育程度的差异,恐怕会进一步拉大距离。

另一方面,诚如杜君立先生所言:网络营造了一个信息免费开放的知识民主时代,知识不再被垄断在少数大学人手里,也不再被禁锢在图书馆里;只要愿意学习,只要具备自学能力,这个人就身处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大学里。在这个虚拟的现代大学里,只有学习,没有文凭;三人行,必有我师,大学精神在这里终于回归。

最后借用马云先生的一段话,勉励诸位:如果你考进了名牌大学,请用欣赏的眼光看看别人!如果你考进或考不进大学,都请用欣赏的眼光看看自己!你一定有自己的机会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