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丽|想当年,俺也是个杠精
2018年12月3日,词语“杠精”被《咬文嚼字》公布为2018十大流行语。12月19日,词语“杠精”入选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年度十大网络用语”。
百度了一下杠精这个词的意思,解释的还挺全面。
“杠精”指抬杠成瘾的一类群体。不管别人说的是什么,先反驳挑刺,为了反对而反对,通过反驳别人来凸显自己的优越感,再加上“只有我一个人觉得……”“你们都..............”句式的加持,基本上能成功惹翻他人,引起别人的攻击。
朋友写了一篇文章,是从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方面来分析“杠精”的特点,仔细读完后突然想起了自己多年前也是个杠精啊。在此与大家分享,大家看看我身上是不是也有偏执型人格障碍的特点呀。
张秀丽|想当年,俺也是个杠精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个故事是,那年我们办公室里有16个人,大家一边工作一边说话。有一位老师说:没有钱在城里生活真的是太难了,还不如农村人呢,农村人至少还有土地呢。
听了这话后我不开心了。因为我从小生活在农村,甚知农民的辛苦。那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感觉,深深根植于我的脑海。那个年代,农民挣钱没有门路,家里唯一的财产就是老宅,老宅又不值什么钱,他们只能从吃穿上挤出一点钱来供应孩子上学。而在我看来,城里人再穷也穷不过农村人啊。最起码他们有房子,只要有房子就有退路。最差就是把房子一卖,到农村去变成农民,那他们至少可以拥有一笔财富呀。
于是我问那位姐姐:既然在城里生活不下去,可以卖房子到农村去生活呀。卖了房子不就是钱吗?
这位姐姐反驳道:现在农村的地都被承包了,种地还得花钱,城里人想种地都种不了呢。
我一听更觉得她脱离农村时间太久了,于是反驳她道:农村人很多都是租别人的地种的,承包之后很多人的地不够多,然后就租别人的地种。
姐姐这么一听,肯定感觉出我说这些话背后的语气是不服气的,甚至是感受到了我强烈的攻击,于是姐姐就开始列举城里的穷人有多么难。
有的人吃不上饭就只能到菜市场上去捡掰剩的白菜叶吃,有的人到大街上去捡破烂为生……
我俩说着说着,谁都不服谁。谁都不想让谁。好像我成了农民兄弟的代表,那位姐姐成了城里兄弟的代表,就看谁能举得例子多能证明谁的生活更艰难一些。
办公室的同事听我们两个语气不好,没有一个说话的,都静悄悄的做自己的事情。我们两个想拉一个帮手都没有。
最后我俩谁也说不过谁,于是把话题转向对方身上,开始进行人身攻击。都说对方太强势,非要把对方说服的感觉。那位姐姐生气的一边说一边拍桌子,而我也不知道如何收场了。
最后怎么收场的我已经想不起来了,只记得有一位男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不管生活在农村还是城市,都是要付出代价的。生活在城市享受着城市的生活设施,优质的教育资源,必然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这些与农民是不能比的。
这位老师这句话说出来,我深以为然。唉,我怎么就那么肤浅呢。
张秀丽|想当年,俺也是个杠精印象深刻的第二件事情也是发生在办公室内。记得那是一次考试之后,我们同组的几个老师都喜欢把自己班的学生的分数归归类。比如过100分的有多少,过90分的有多少,我80分的有多少,不及格的有多少。然后各个班拿过来比较一下,大约就知道自己班的成绩了。
有一位姐姐班的成绩和我的成绩差不多,但是我粗略的估计了一下,我班在平均分比他班的平均分能多那么一点点。我不小心把这个估计说出来了,结果那个姐姐不服气了。因为她觉得她班的成绩要比我班的高一点。
我们两个谁都不服谁,毫无理由的争辩起来。那个时候数据统计用的还不是非常普遍,只是领导自己汇总。有一位老师觉得我们讨论的非常没有意思,就拿起来我们两个班的成绩说,我给你们算算平均分不就行了嘛。
这位老师真的就打开了电脑,把孩子们的成绩挨个输上,然后算出来平均分。最后证明我输了。
杠精碰上杠精,我还输了,真的好丢人啊。
张秀丽|想当年,俺也是个杠精现在想起来我那个时候的很多句式都是这样子的,别人说了一句话,我喜欢这样接上:不不不,我觉得事情是这样子的。然后就开始阐述自己的观点。当然那些观点有太强的个人主义色彩了。
学了心理学之后,我最大的一个改变就是对自我的认知全面了很多。我曾经深刻剖析过我的这种行为,我觉得这一点有家族的烙印,我遗传了自己的母亲。
我母亲的家族当中,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喜欢耍大牌。在一群人面前特别强调自己说话的分量,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可,得到大家的尊重,在我们这些小辈的面前,这种感觉更是表现的淋漓尽致。
每年过年我们都要相约去舅舅家拜年,中午一起吃饭的时候,我们都是很少说话的,总是要有那么一段时间,舅舅讲话。讲话的内容呢,无非就是那些以自己的事例为榜样,教训我们的话,大家就放下筷子,低着头,故作沉思状。等舅舅说完了话,我们就开始点头附和,大人对舅舅说的话发表一点自己的感慨,我们这些小辈就低着头不说话,以表示对舅舅的尊重,表示他说的话很有分量。
小时候的我好崇拜舅舅,觉得他是我心目当中的英雄。
而母亲身上也是有这些特点的,她的表现形式就是通过语言来体现自己话语的重要性。比如这种句式就是母亲常用的:你可别忘了这样一件事情……,不不不,事情是这个样子的……。如果有人对她说的话表示很认可,她就会很满足。
张秀丽|想当年,俺也是个杠精我觉得这种模式代继遗传到了我的身上,我又深入觉察了一下自己,发现这种语言的背后,隐含着自己太多的需求。我需要被认可,我需要被尊重,我希望成为对大家来说的“重要他人”。
然而当我对大家的需要与我的能力不相匹配的时候,我的“自我”就会受到严重的打击,于是我就会通过各种形式来增加我的吸引力,其中语气、说话的方式就成了吸引别人注意力最简单的一种。
我的一位来访者曾经说过,在发现自己在别人心中,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重要后,她就用一些小动作来表达。比如去服装店,她就有意识地拿出来自己的高档手机,买一件并不喜欢的衣服,来证明自己是值得被尊重的。
学了心理学之后,我的自我探索加深了,开始意识到了身上“约拿情结”“上帝情结”,于是很多行为不自觉的发生了改变。例如我现在说话很少用“不不不”这三个字了,而代替这三个字的更多的是“对对对”,我也没有兴趣去跟任何人抬杠,因为我不再把别人的认可看得那么重要了。
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很难说哪种观点是正确的。在我看来,“杠精”杠的不是事实本身,只是他想得到别人的认可而已。所以,当你发现某个人纯粹为了抬杠而抬杠的时候,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顺着他”,满足他“好为人师”的情结或者是被认可的需求。
张秀丽|想当年,俺也是个杠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