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文苑征文 投稿专题陆子的国学课堂【文海之林】投稿区

霜降之后再无秋

2021-10-23  本文已影响0人  清言简宇

今日霜降,可以说是秋的休止符,是冬的前奏曲。“霜降”这个名称,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逸周书·周月》。这个名称颇有些文学意味。“降”不是降落,不是说霜从天而降;而是降温,从这一天起气温骤降,昼夜温差达到一年当中的最大值,尤其是我国的黄河流域,这个节气开始“露结为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仿佛从天而降,颇有一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感觉。同时,由于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增大,正所谓“霜降杀百草”,这个节气后万木枯黄凋零,“百虫蛰伏”(《淮南子》),肃杀之气日益凸显。因此有俗语云:“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然而,霜降节气却恰是菊花盛开的时节,古有“霜打菊花开”的说法,正是一年赏菊的佳期,因此我国古代民间在这一时节有举办菊花会,饮菊花酒和赏菊的习俗。而霜降时节的初霜,也因此被称为“菊花霜”。或许因为这个节气一片肃杀之气,因此也被赋予了扫墓祭祖的风俗。而菊花也“应景”的成为祭奠逝者,表达哀思的精神寄托。

由于气温骤降和昼夜温差增大,这个节气开始大家要注意添衣保暖,避免受寒感冒。尤其是老年人和体质较差的人更是注意腿脚和胃部的保暖,而此时我们传统中讲究的“春捂秋冻”中的“秋冻”将不再适用。同时,这个节气秋燥明显,多吃柿子、梨有益于润肺降燥,而牛肉、羊肉、兔肉、鸭肉和洋葱、萝卜等则是此时食补的佳品。

关于霜降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那就是青女。青女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一位女神,据传是月宫中砍伐桂树的吴刚的妹妹,名叫吴洁,负责掌管霜雪。她受青要山女神武罗女神邀请来到凡间,站在青要山最高峰上,手抚七弦琴,霜雪随琴弦颤动翩然而下,霜冻雪封,涤除污秽,疫病全无。后来她站的那座高峰就称为“青女峰”。青女峰上有一石柱,凌空而立,高十数米,远远望去宛若亭亭玉立的少女,仪态端庄,楚楚动人,据说那就是青女。《淮南子·天文训》中有“至秋三月...青女乃出,以降霜雪”的记载,东汉高诱在其《淮南子注》中则写到:“青女,天神,青霄玉女,主霜雪也。”后世文人墨客根据这个神话传说写下很多诗句。比如,唐代的李商隐在《霜月》诗中就有“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的名句,而清代的姚鼐 在《问张荷塘疾》诗中有“今年青女慵司令,九日黄花未吐枝”的诗句。而郭沫若 在《东风吟》中则写到“青女相欺又几时?眼前百卉竞芳菲。”由于青女掌管霜雪,因此古代文人又用“青女”来借代霜雪或白发。如唐代著名的诗僧寒山有诗云:“屡见枯杨荑,常遭青女杀。”这里的“青女”就是指代霜雪。

谈到诗词,古代关于霜降这个节气的诗句也是不胜枚举的。比如,岑参的《送李翥游江外》有“家贫禄尚薄,霜降衣仍单”的诗句,而元稹在《赋得九月尽(秋字)》中留下了“霜降三旬后,蓂馀一叶秋”的佳句。但是我最钟爱的诗句却不是出自这两首唐诗巨擘之手,而是唐朝末年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那首《不第后赋菊》:“待到秋后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纵然论诗意才情,黄巢都不可与前两位相提并论,但他的这首诗,既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情(李白《将进酒》),也有“哪个虫儿敢作声”(毛泽东《七绝·咏蛙》)的霸气。霜降之后再无秋。在这个万物皆伏,了无生机的时节,黄巢的这首诗充满力量,宛若黑暗中的一点烛火,抑或刺破寒冰的暖阳,带给人希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