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成功时谁都是朋友,只有母亲是失败时的伴侣”
有一些话题,单单是提起来就足以让人心情沉重,比如“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你的母亲会变老,会离开你”。
母亲节|“成功时谁都是朋友,只有母亲是失败时的伴侣”这是我在大学时的一次街头采访话题,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听到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答案都是“没想过”、“不敢想”,还有一些人说“想过,但下一秒我就会止住这个想法”。
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个男生听完问题后沉默了好几秒,好像想说什么最后又什么都没说,低着头走了。
这个话题是一个禁区,极少人愿意往下深入讨论,我们极其避讳甚至不愿提及,因为我们都很清楚在我们的生命中,“母亲”这两个字意味着什么,还有太多太多的遗憾,我们还没有弥补,还有太多太多的事情,我们都还没有和她一起去完成。
母亲节|“成功时谁都是朋友,只有母亲是失败时的伴侣”有一部电影,一直不敢看第二遍,有人把它比喻成后劲很大的白酒,看完需要用一部笑点密集的喜剧来“解酒”。
这部电影就是马俪文导演的《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它讨论的正是我们每个人都避讳去谈的问题——有一天,母亲老了病了,我们该怎么办。
母亲节|“成功时谁都是朋友,只有母亲是失败时的伴侣”它改编自女作家张洁的同名散文,整部电影用倒叙的手法讲述了在母亲重病离开这个世界之前,她和母亲之间发生的故事。
这部电影最打动人的地方就在于它的残酷与真实,它让我们在电影中看到了自己,也看到了那些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略的细节,比如母亲对我们的爱。
在全片第六分钟时,已经出现了第一个泪点,母亲在客厅小憩,听到小女孩在门口嚷嚷“姥姥,阿姨回来了”,她第一个反应是慌乱抓起面前的电话,而不是到门口迎接女儿,因为她不敢相信是女儿回来了。
母亲节|“成功时谁都是朋友,只有母亲是失败时的伴侣”影片没有一味渲染母女间的温情与感动,它很真实地反映了母女间无奈的争吵和矛盾。
为了省钱,母亲买了烂水果带回家,女儿发现后生气地把水果全都砸在地上,受到指责的母亲此刻就像犯错的小孩一样,小心翼翼地安抚女儿的情绪“你别生气,妈一定改”。
母亲节|“成功时谁都是朋友,只有母亲是失败时的伴侣”整片最催泪的一幕是女儿得知母亲病情后,她仍未收拾好心情,一转眼却看到瘦瘦小小的母亲站在护栏后面看着她。
母亲眼睛里流露出了恐惧和担忧,她担忧自己的身体,同时更担心的是自己的女儿,就像在病床前她说的那样“我不能死,死了你怎么办呐”。
母亲节|“成功时谁都是朋友,只有母亲是失败时的伴侣”在生命最脆弱的时刻,她最记挂的仍是自己的儿女。
这部讲述母亲的电影让我们看到了爱,也看到了无奈,看到了自己的自私不耐烦,也看到了在我们终日奔忙疏于联络的时间里,母亲也在一天天地变老,然后有一天,你就会发现,母亲好像已经不是记忆中的模样,从什么时候开始她已经银发满头了。
冰心写过一篇散文,叫《不为什么》,她说她问过自己的母亲一个问题:“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
母亲放下针线,用面颊抵住她的前额,温柔且毫不迟疑地说:“不为什么,只因你是我的女儿。”
冰心在文中写到:
假使我走至幕后,将我二十年的历史和一切都变更了,再走出到她面前,世界上从没有一个人认识我,只要我仍是她的女儿,她就仍用她坚强无尽的爱来包围我。
她爱我的肉体,她爱我的灵魂,她爱我前后左右、过去、将来、现在的一切。
我们为什么说母爱是无私的?
因为母亲的爱是无条件的,别人欣赏你,爱慕你,或许是因为你的容貌、性格、金钱、地位,冠在你身上的种种头衔,但只有母亲,她爱你,只因你是她的儿女。
母亲节|“成功时谁都是朋友,只有母亲是失败时的伴侣”
我一直觉得母亲都有两套世界观,一套是给自己用的,另一套是给自己的儿女用的。再胆小怕事的母亲,在对待儿女的事情上,也会强迫自己变得刚强。
在韩剧《请回答1988》里,有一幕赚足了观众的眼泪,宝拉因为参加示威游行连夜被警察抓走,暴雨中,妈妈从家里跑出来,在转角处看到女儿的那一刻,她急得把雨伞都扔在地上向她跑来,一向柔弱的妈妈挡在她面前,不让警察靠近。
母亲节|“成功时谁都是朋友,只有母亲是失败时的伴侣”她含着泪向警察解释,她告诉他们自己的女儿有多优秀,她是世界上最懂事的女儿,她一直学习都是第一名,她是首尔大学的好学生,她不可能做出这样的事。
她徒劳地解释,此时此刻,她不要脸面,也不要自尊心,因为她有更想守护的人。
母亲节|“成功时谁都是朋友,只有母亲是失败时的伴侣”我们总是习惯把善意留给外人,却把遗憾留给母亲。
我们总是调侃自己有拖延症,其实比起工作上的拖延症,我们对待妈妈的拖延症更严重。为了工作,我们推迟回家的日期,为了各种各样的小事,我们常常不自觉地忽略了对母亲的关心。
她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我们,而我们回馈给她的却没有她给予我们的一半。我们总想着以后时间还长,还有那么多年年月月可以表达对她的爱,对她的感激,但就在这日复一日的拖延中,时间就这样蹉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