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住进敬老院,你如何看

2018-11-24  本文已影响0人  隔水望伊人

       根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去年底杭州滨江区一家养老院推出“陪伴是最长情告白”项目,随着老龄化进程加速,近日这个项目再一次成为媒体的焦点。

       1.年轻人通过志愿服务,获取低价“租住”资格,减缓房租压力。年轻人每个月只要付较低的租金就能住进养老院,但每个月都要参加养老院里的助老志愿服务,每月助老志愿服务总时间不少于20小时,可以是陪老人聊天、散步、教授各类课程等。并且对于入住的年轻志愿者有严格的筛选条件。

       2.老年人得到陪伴,年轻人从中获益。与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在一起,老年人不仅得到了陪伴,还增加了生活中的乐趣。年轻人通过服务和陪伴老人,汲取了老年人丰富的阅历与智慧,学会了共处与关爱。

       3.“一老一小”模式延伸,养老企业在不断实践与探索。年轻人在陪伴老年人的过程中获得成长,老年人在年轻人的陪伴下心理得到充实,幸福感增强。总体看来,老少融合在不断的探索与完善下,将会是一个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在我看来,这个确实是一个创新的好办法。在面临城市高房价的今天,人们在城市的生活成本不断地增加,敬老院低房价确实能解决一部分年轻人住房的问题。毕竟我也曾在敬老院服务过,在敬老院的老人一般分为两类,一种是行为能够自理,思维清晰正常的,另一种是身体长期卧床,需要护工照顾的。

       一般来说,敬老院的活动比较多,有讲新闻、打太极、唱歌、做健康操等活动。敬老院的社工比较难招,尤其是公立的敬老院。中国早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有大量的老人需要照顾,但是相应的人才比较少。

       由于社工的工作内容比较多,除去陪同老人的时间,还要处理大量的行政工作。每个月要起草的文件都是一打的,小到心理访谈记录,大到各种会议纪要,技术比武等照片拍摄等等。虽然工作量很大,但是工资一直居高不下。

       在照顾老人方面,社工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由于老人年纪较大,耳朵不好使,有些事必须要重复几遍。况且老人的身体素质变差,情感较为脆弱,需要人陪着聊聊天等,增进感情。我们中国的绝大多数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除去工作时间,都会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的尴尬之境。我们很少有时间探视老人,更别提照顾他们的生活。

       换个角度来说,老人极度渴望亲情的温暖。从敬老院的出发点来说,年轻人的入住可以减缓老人思念孩子的心情,增进和年轻人的沟通,了解更新的手机微信等新兴的事物,增加他们的幸福感。这个只能是缓兵之策,并非长久之计。因为老年人的孤独并不是聊天就能解决,他们渴望子女的关心,盼望孙子孙女来探视。

       人老了,就是老小孩,他们盼望亲人的心情就和孩子差不多。每个住进养老院的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我曾经接触过最感人的事情就是一个六七十岁的老头每天都给他九十多岁的妈妈送汤,风雨无阻。在这一刻,我的心被融化了。老人需要的并不是你给他多少钱,而是你有没有想到他。很多老人为了让孙子结婚,不得不腾出房子,自己搬到养老院生活。他们对自己很节约,但是每到了过年,给曾孙子、曾孙女压岁钱的时候,一点儿都不小气。

       再回到主题,年轻人住进敬老院,确实能弥补一些社工配置不足,带给老人欢愉的情绪,但是我们也要面对一个现实,就是要理解老人,照顾老人情绪。每个志愿者在一个月内的时间要做满20小时的义工,假如他们敷衍地完成,敬老院也无能为力。

       况且年轻人和老人的生物钟也不同。老年人通常早睡早起,年轻人一般都是十一二点睡觉。年轻人能不能接受老年人的生活习惯,这个也是一个问号。虽然敬老院规定每个志愿者必须要做二十小时以上的志愿,但现实肯定是大大超过的。因为老年人知道他们住宿的地方之后,有问题一定会去找他们。年轻人不管自己乐意或者不乐意,都要回答老年人的诸多的问题等等。这需要志愿者付出极大的爱,不知道这项活动推出之后,有多少年轻人能扛得住房租优惠带来的义务,坚持走下去。

       这个还需要我们拭目以待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