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攻略@IT·互联网

玩不转“微微一抖”,还算是有趣的灵魂吗?

2018-04-03  本文已影响42人  海怪多克特

有报道称:除微信、微博外,抖音也要成为企业社会化营销的标配了!这是耸人听闻吗?市场部的Eric点燃一支细烟,再次陷入了深深的焦虑——那么多的风口,我怎么一个都玩不转呢?

Eric刚入职到北京一家小有名气的文创企业,他们设计、生产并销售漂亮的工艺折扇。那些精巧的扇子光是摆在橱窗里,就能让人感到一阵最炫艺术风,所以Eric的老板一直对自家产品超有信心。

同样地,这位老板对传媒院校毕业的Eric也超有信心,企业正在进行门店升级和电商拓展,他认为Eric一定有办法让品牌火起来!

在数字媒体和社会化营销方面,Eric把大部分精力和资源花在了老生常谈的微信微博上,运营很花心思,效果却不温不火。这使得老板大大不禁提出拷问三连:

1-吖,抖音你知道吧?

2-很多小商品都被抖音带火了你知道吧?

3-很多门店,客人都是看了抖音才去的你知道吧?

这位老板指的小商品包括:可以插三个触屏设备的罗技键盘、名创优品的电动保湿喷雾、擦鞋超干净的魔力小方块、发泄捶打用的大Enter、带自拍杆的手机壳、做千层蛋糕用的薄饼机……

网红店包括:写下问题就能得到占卜的郑州答案奶茶、有超大滑梯的沈阳四维健身俱乐部、创意菜太多一言难尽的哈尔滨胡同里烤肉、当然还有被抖友开发出各种新吃法的海底捞……

为什么不能像他们那样火?Eric面对老板的追问,就好像面对母亲大人曾经问过的:你为什么不能像别人家的孩子那样优秀?

大半个季度过去后,从小哥哥画扇面到小姐姐玩古风,Eric在流量的长河边苦苦垂钓。精心拍摄的内容在持续上传,粉丝却龟速增长,老板的星星眼,逐渐翻成大白眼。可怜的Eric从此过上了脸上笑嘻嘻,心里MMP的操蛋生活。更加MMP的是,Eric的表妹,靠着十八九岁的萝莉颜和的不知所谓的手指舞,在短短20天内积累了10万粉丝,这个数字是Eric的100倍。


正如Eric的表妹所代表的,大城市潮酷小青年儿曾是抖音的主力用户;不过以上数据统计截止于2017年末;如今冬去春来,抖音要深入更广大人民群众的斗志已经锋芒逼人。

头条系三家短视频APP的日活总量,已超过快手其中抖音的成绩最为突出

3月19号,抖音召开了线上发布会,喊出新的Slogan“记录美好生活”。主流网媒一听“记录”二字,就敏感地想起了“4亿人都在用,记录生活,记录你”的快手;于是纷纷发文讨论:抖音真要“快手化”了?短视频行业争锋谁将胜出?

去年冬天流行一个挺损的梗——

问:快手DAU(日活跃用户数)过亿了,这意味着什么?

答:意味着又到了农闲的时候。(答者还顺便解释了为什么此类平台上东北人特别多)

许多网友望文生义,随即认为抖音的“快手化”,就是要下沉到小镇、拥抱大农村了。的确,这个Slogan不再固守于潮流逼格和音乐创意,它变得更加亲民、更j加具有普世性,但我认为其重点是在“美好”而非“记录”上,“美好”这个字眼,或许代表了抖音在做大蛋糕的同时,也期待着与快手的差异化。它甚至充分体现出抖音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九大精神:“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当然后面这句是开玩笑啦)

现在抖音的下载页面,已经把口号调整为“分享美好生活”,我认为这也侧面印证了以上的观点。



既然平台强调“美好感”,那么我不红是因为我不够美好吗?

同样的问题也适用于微信微博:我没火,是因为我不够有种、有趣、有料吗?而那些火了的内容,就一定是最好的吗?

有个信息经济学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探究这个问题——那就是“Information Cascade 信息瀑布”。

咱们先摸着良心凭着直觉来做个小测试,假设你现在来到一个陌生的小镇,肚子饿了,眼前有以下两家餐馆,你会选择哪一家呢?

A、门庭若市的A

B、冷冷清清的B

在热闹的街边开过小店的人可能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客人们仿佛约好了似的,总是一波一波地来,一会儿忙得要死,一会儿又闲得蛋疼。

信息瀑布就是用数学方法描述了这样的现象:在不完全信息的假设下,人们的选择会受到前人信息的影响,会放弃自己的偏好,或是放弃自己所拥有的私人信息,一味地追随前人的选择。

再打个比方:尽管女人们最终会嫁给了五花八门的男人(也就是说她们的实际偏好可能是不同的),但在懵懂少年时,大家都容易恋上同一个异性;因为小姐妹们间的心事共享,会加剧信息瀑布的形成,最终让一股春潮涌向班草什么的,即使他本质上是个渣男。追星也有点儿这个道理。

同样地,在UGC平台做内容推荐时,也无法避免信息瀑布的影响:爆红的内容,可能只是在传播前期,偶然地遇到了较多喜欢它的人,然后在算法的加持下一飞冲天;那么没有爆红的优质内容呢,可能是在信息瀑布形成冲力以前,就遇到了太多只看看但不点赞的家伙。在一个接受中心化的环境里,无论是依靠算法、还是依靠人工手选(据说抖音兼用二者),都无法抗拒这种拥有生杀大权的偶然性。

这种偶然性,就像是《纪念碑谷》中的“此路畅通”,不过是彭罗斯三角在现象上精妙的巧合,并非是真实存在的可行性,也就更谈不上绝对的可复制性了。这就是为什么看了100种走红的方法,自己却还是红不了。

然而目前不红,也并不等同于你的内容不够好。

P.S. 有时我们会觉察到,越厉害的人反而越迷信,比如马云结交过王林、李嘉诚笃信风水、富豪们爱抢头香、明星喜欢通过改名来转运……我想,或许是因为他们经历过更多难以解释的小概率事件,而这些偶然事件看上去是如此的唯心,以至于使人不由自主地生发出一丝宗教情结。


最后一个问题是,怎样才能利用这种偶然性呢?

捷径可遇而不可求,但有一个办法谁都能掌握——那就是天道酬勤。你创作的好内容多了,借到“偶然性”这股东风的机会也就多了。这个结论,是不是太朴素了!

所以有时候我会觉得花很多时间去学习高等社会科学其实是挺荒诞的,因为经过先进方法研究得出的结论,往往和乡土知识是一样一样的,尤其是在指导个人行动上。

正式的内容,到这里就写完了,在“研究”了一阵抖音之后,我打算戒它个三五天。

因为特别“美好”的应用内体验,往往搭配着很有落差的后调——每次我面带痴笑,猛刷一气后,都有种空虚无力感,就像是所谓的高潮之后的那种空虚无力。仿佛上一秒得到了全世界,这一刻却空空如也,只有潺潺的光阴,静静地摆渡着傻傻的我。或许着迷于抖音,是因为它每个15秒都接近high点,可承受别人轮番地撩拨抓挠,那与自己的世界变得美好,也是两回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