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驭风少年》有感
12月1日 星期四 晴
读《驭风少年》有感
这是一个关于作者威廉·坎宽巴的真实故事。
马拉维,一个非洲小国,巫术盛行,饱受干早、饥荒、瘟疫和艾滋病困扰,只有百分之二的人能用上电,唯一不缺的只有风—当然这也是作者(后称威廉)的故乡。十四岁的少年威廉决定自己打造一架发电的风车。辍学的他,在废品场收集废铜烂铁,借来爸爸的自行车轮胎,村长家的胶管,依靠乡村图书馆的一本《探究物理》,经过多次“疯狂”的实验,终于造起一架梦想中的风车。
威廉小学毕业时,他的家乡发生了一起饥荒。粮食几乎颗粒无收。威廉这个原本算是富裕的家庭,也只收了五桶玉米。而外面,一桶玉米竟卖到了一千瓦查(当时一种)的天价。随着仓库里的粮食一点点流逝,家人们只好不断的依靠其它廉价的事物来过活。到了最后,他们一家一天只吃一顿饭,而很多都是植物的叶片。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因饥荒干旱导致病毒肆虐,霍乱,疟疾,艾滋病等恶徒接踵而至。威廉的妹妹不幸染上疟疾,家里又花出一大笔钱给妹妹治……种种原因使本以考上中学的威廉不得不辍学。这对他是一种多么大的痛苦与挫折。但他却咬紧牙关,坚定不移地说:“生活很艰难,我没有变坏。有梦想,才会有未来。”
“I tried,and I modeit!(我尝试过,我做到了)”这是威康的风车出名后,对各国科学家演讲时说的一句话。当时,他本以为观众会嘲笑他那蹩脚的英语,可只听到了观众们震耳欲聋的掌声,只看见了观众们纷纷起身为他喝彩的声音,甚至有些人感动的流出了泪水……威廉经受多少苦难啊——饥荒给家人投下的阴影、爸爸的郁郁不得志,辍学、人们对风车的讥笑——这是他有生之年第一次被理解。认可他的人环绕着,泪水也渐渐湿润了他的眼眶……
翻至最后一页,轻轻合上书皮,我呼了气。我多希望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架风车,一架尽管破破烂烂,滑稽可笑,看上去不堪一击,但仍努力的,在阳光照耀下,暖缓转动的风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