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疆界够不够宽?
听武志红的课,有一节是讲自我疆界的。
从关系维度来说,自我疆界,就是一个人对外界的感知和态度。
“如果一个人将外界感知为敌意的,那么他就会倾向于缩小自己的疆界”,武志红说用自我疆界的概念,可以去解释,为什么有些人不愿意去旅游,或者即便去了,也不会去看风景,不去品尝美食,顾去尝试有趣的事情。
当我听到这些话的时候,我想到了和闺蜜的黄山之旅。
那趟旅行闺蜜是发起者,我是跟随者;她要自由行,我建议跟团;她要去饭店吃饭喝酒,我想要买了小吃对付;她要边看夜色边闲逛,我感觉晚上不安全要早点回住处;她爬山尽情欣赏美景,我边爬山边刷手机信息;她乐于接受陌生人的帮助,我处处小心提防......
旅游回来后,我和闺蜜都写了日记来记录这次出游,我们还做了分析探讨,为什么我和她有如此的区别?
我们甚至深挖到了原生家庭和成长过程中的很多经历。
直到这一次,武志红老师的几句话,让我看到了问题的根源:我的疆界不够宽。
我的种种表现,都符合了武志红老师讲课中的样子,在我的意识里,我是将外界感知为敌意的,所以,我在外面会放不开,会倾向于缩小自己的疆界,会更愿意呆在熟悉的个人疆界里。
武志红老师还讲到了一个典型的例子:一位老人家,几十年如一日地过着自己的生活,每天的活动如钟表般准时,当他搬到孩子的家里,很快便卧病不起,出现身心瘫痪的状态,当老伴带他回家后不久,老人家就奇迹般地痊愈了。
老人的自我和他的疆界空间融合成了一体,他的每日生活就如同蜗牛的壳,一旦被剥离,整个生命机制就会停摆。
这也让我想到孩子,许是性格因素,又或许是特殊的假期长时间待在家里,她不太喜欢出门去玩,即便出去玩,也只想跟固定的一两个小朋友一起玩。
从武志红老师的疆界论来看,或许也是源于孩子的个人疆界不够大,所以才会选择有限安全的空间和人进行活动和交流。
“对于家以外的广阔世界,他们有敌意的感知。他们觉得外部世界是不够友好的,他们不能在外部世界很好地做自己,这会导致,他们在不习惯的外部世界里生活都得使劲,这会让他们很累。
虽然他们并没有积极地去做什么,但因为一直在使劲,这份使劲就连他们自己也不能很好地觉知到,于是在陌生的世界里,他们总是很累。”
好在,虽然这是个问题,但也是有方法去改善的。
武志红老师给出的建议是从熟悉的空间开始慢慢去尝试拓宽疆界,在一步一步的探查中去体验安全感,等到完全适应以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拓展。
如此往复,慢慢的个人的疆界就越来越打开,越来越宽阔。
每个人都有自己最舒适的疆界,享受这份安全感,同时,也给自己更多机会去看到更多的空间。
当我们内心力量足够强大,疆界足够宽阔,视野所及会是更美好的世界。
让我们都能遇到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