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志勇 |【以课为例】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张岩《铺满金色
本周,暑假,乃至以后的日子,开始推出一个系列《以课为例,如何落实语文要素》。
之所以推出此系列,主要是因为,下半年,六个年级全面铺开部编教材,教材内明确提到了语文要素,这些要素如何落地,如何操作才能转化成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于我而言,脑子空空如也,大难题,强挑战。
所以,研究已有的不多的经典课例,模仿、提炼、内化,方能适应新的教育形势,提升教学专业能力。
换句话说,面对部编新教材,我就是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啥也不懂,啥也想弄懂。于是,试一试,再试一试,倒了爬起来再跑,不倒就赶紧往前跑。挺好的。
第一期,关注的是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经典课例为《铺满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张岩)。
首先,我们来看看教材内对于“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有怎样的提示?如图——
教材第二题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切入课例。
一堂课,上课老师给学生提供了四种方法来理解难懂的词语,如图——
方法截屏这四种方法,我们耳熟能详。可是,怎样巧妙地与文本衔接,润物细无声地教出来,学生学到手呢?我们来看看相关教学片段。
片段一,借助近义词、联系生活实际、借助熟字猜词义来理解难懂的词语。
师:课文中是这样写的,谁来读?
生: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
师:明朗什么意思啊?
生:跟“晴朗”同义。
师:你找到了这个词语的近义词,这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这就是,借助近义词。(板贴)
师:能不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个词?
生:就是阳光很明亮,很灿烂。
师:对,联系生活实际,也能把词语理解好。(板贴)
师:其实,除了这两种方法,还有一个好方法呢。谁能读?
课堂截屏生:二年级时,我知道在“寻找”这个词中,“寻”和“找”意思相近,“寻”就是“找”的意思。其实,“明朗”也可以用这种方法理解……
师:你用这种方法来猜一猜,明朗是什么意思?
生:明朗,意思相同,都是明清朗爽的意思。
师:明,就是——
生:朗
师:朗,就是——
生:明
师:《说文解字》中说,明,朗也。明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就是光线充足的意思。
师:你们看,借助熟字,我们也可以猜出词义。(板贴)
师:其实,像明朗一样,由两个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词语,在这篇课文中特别多,看看,比如——
生:潮湿、增添、蹦跳、歌唱
师:都可以借助熟字猜词义,这种方法来理解。
师:你们看,同样一个词语,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方法来理解啊。
简评:这个环节,层次清楚,循序渐进,教的十分有效。
至少有两点需要关注:一是教师从学生的回答中,梳理、归纳和总结二年级学到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即借助近义词、联系生活实际。二是借助“明朗”(教材第二题)学习理解词语的新方法,并尝试运用。
第二部分的设计,共分为四步:第一步,激发已有的学习经验:“二年级时,我知道在“寻找”这个词中,“寻”和“找”意思相近,“寻”就是“找”的意思。”第二步,提问:运用这种学习经验,猜一猜词语的意思。第三步,归纳方法:借助熟字,猜出词义。第四步,运用:用这种方法理解像明朗一样的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词语。
片段二,联系上下文,理解难懂的词语。
课文师:同学们,在这几段中啊,我突然发现,还藏着两个我们找到的难懂的词语呢。一个是?
生 :熨帖。
师:一个是?
生:凌乱。
师:熨帖,是全文最难懂的词语。需要我们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师:读一读这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你猜,熨帖是什么意思?
现场生:熨帖就是贴在。
师:你联系的是上文,还是下文?
生:上文
师:上文哪里?
生: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师:什么在?
生:粘在
师:怎样的粘?
生:紧紧。
师:所以,熨帖,联系上文,就是怎么样的粘?
生:紧紧的粘在。
师:联系上文,我们明白了熨帖的意思了。
师:那,联系下文呢?
生:联系下文,熨帖,就是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师:太聪明了。联系上下文,完整地说说熨帖的意思。
生:熨帖就是平整地、紧紧地粘在水泥道上。
课堂现场师:你看,联系上下文我们就可以把难懂的词语理解好。读一读
生:联系上下文
师:这也是一种好方法。(板贴)
凌乱师:熨帖我们懂了,来看看,凌乱,能不能用学过的这些方法,说说凌乱是什么意思?
师:你想用哪种方法?
生:凌乱就是不规则。
师:我明白了,你联系的是上文“不规则”。
生:熨帖,还有一个读音,是熨斗的熨。
师:这位同学还带了字典,既查了字典,又联系了上下文,把这个词语理解得特别透彻。
师:那我想问问,你能不能用这个方法“借助熟字猜词义”来理解一下这个词?
生:凌的意思就是乱,乱就是凌。
师:对了,所以,凌乱就是杂乱无章。
师:其实,这个词是有点贬义的,作者为什么说他增添了水泥道的美呢?
生:落叶铺在水泥道上的自然的美。
生:如果整齐的话,就比较死板,太严肃了,这种凌乱是自然的美。
师:谁给凌乱,不死板的美呀?
生: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师:既是一夜秋风,也是一夜秋雨,更是美丽的大自然。
师:同学们,秋风秋雨,把落叶吹到教室里来了,谁那儿有?把落叶铺到水泥道上。
(生贴板书)
现场师:哇,真的好凌乱啊!太好了,谢谢同学们,你们代替秋风把落叶铺到了水泥道上,落叶尽管凌乱,但他却是大自然带给我们最好的恩赐啊。
师:大自然鬼斧神工,它创造出来的自然之美,绝非我们人力所及,你看——
(播放PPT)
现场师:在天空中有凌乱的
生:云朵
师:在山谷里有凌乱的
生:五彩池
师:在海边有凌乱的
生:海鸥
师:海面上有凌乱的
生:小岛
师:在水泥道上,还有凌乱的落叶。
师:来,让我们通过朗读把大自然带来的凌乱的美,读出来。
生读第七自然段
师:你们体会到了这凌乱,也感受到了这份自然之美,这份秋景之美。
板书:美
现场板书简评:我们经常说“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可是如何有层次有梯度地训练,真正帮助学生提升这方面的能力,却有极大的困难,不少的困惑。
看看学生独立完成的阅读题,我们就知道日常的课堂阅读训练,多么的低效,甚至无效。
此片段,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学习词语“熨帖”。第二部分,学习词语“凌乱”。
“熨帖”的学习。
一问:读一读这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你猜,熨帖是什么意思?(出示关联句子,降低了难度)针对学生的回答,二问:联系了上文的哪里或下文的哪里。三问:联系上下文完整地理解。四结,出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凌乱”的学习。
一问:用学过的方法说说意思。二结:根据学生的回答,聚焦到本课所学的某一种方法。三提示:用“借助熟字猜词义”来理解一下这个词。四联接:词有点贬义,作者为什么说他增添了水泥道的美呢?把词语的理解放置于文本,以促进对文本的深入理解,甚妙。
四联接的设计,可分成五个层次。层次一:核心问,凌乱,作者为什么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层次二:追问学生,谁给凌乱,不死板的美。层次三:秋风秋雨,把落叶吹到教室里。让学生在黑板上贴上落叶,亲自体会”凌乱”之美。
层次四:以此为起点,体会大自然创造的凌乱之美(云朵、海鸥、小岛等)。层次五:再回到“凌乱”的落叶,通过朗读,感受凌乱的秋景之美。
围绕“凌乱”,来来回回,一来二去,既帮助学生学习了理解难懂的词语的方法,又带着学生体味了景物之美,自然之趣。两者,没有割裂,达到高度且自然的融合,需要好好咂摸!
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