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会读书吗?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许多小时候很有灵性的小朋友受到了多年读书的熏陶之后反而更加容易变成一个书呆子?很不幸,我就是曾经还算灵性的小朋友,后来变得越来越书呆子,而且曾经一度十分讨厌读书,有一种饭吃多了会吐的感觉。
直到最近接触了《得到》、《樊登读书会》才慢慢改变了对读书的看法。卧槽,原来读书还可以这么好玩!原来书本真的是打开未知大门的钥匙!为什么自己以前很少没有过这种兴奋的感觉呢?
当一个人学会了经常性的自我发问并且开始独立思考,这就是个极好的开始。因为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可以说一切问题的解决之道都得从独立思考开始。英文中有critical thinking 这么一说,好多人把它翻译成“批判性思维”,其实本质上来说,之所以能做出批判,不盲从权威,根源就是自己首先得把自己“放空”,先放下是非道德等判断,自己把这件事情一步一步的推理一下,最后才得出想法甚至是结论。
那这又和“你到底会不会读书”有什么关系呢?可以说几乎一切不会读书的人都有一个共通之处:
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再说一遍,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凡是读书后感觉不到发自内心的畅快淋漓的人都是在假勤奋,战术上再怎么努力也弥补不了战略上的懒惰。南辕北辙的故事大家都听过,但也只是听 过,对自己有什么用呢?大不了就是呵呵一笑:傻X,居然干这么蠢的事情!可事实上,几乎所有人都干过很蠢的事情,而且有的蠢事会接二连三的干,干完后自己还竟然不自知。我们明明知道方向选错了就会越努力越错,可偏偏在生活中先是不先花费功夫确定好方向,而是习惯性的管他三七二十一上来就是干,搞到最后发现怎么和目标越来越远?这才开始思考方向问题。
那么回到正题,怎么才叫会读书呢?大家先放空自己,独立认真的思考这个问题,不管你觉得这个问题有多蠢
好了,我先说一下我的看法。首先读书一定要有目标感。如果你就是看故事找段子,满足内心的喜悦就是目标,这个时候就不要一本正经的分析思路,解析人物心理活动啥的了,能吸引你注意的根本就不用记。大家往往会发现上学这么多年书读了不少,但能记住的往往是一些经典的片段,一定是能很大的触动情绪的片段,这才是有意义的部分,剩下的都是垃圾,一扫而过就行了。
还有的人看科普类或者理论说明类的书,那这个时候把读到的理论运用起来或者读后可以独自教给别人才是你的目标。那单纯的读书就不是目标了,甚至于如果你已经可以熟练运用了就完全没必要读,或者说有的文章长篇大论很长一大片,到最后发现有用的就那么一句或者两句,那你看这一句或者两句就足够了,其他全部砍掉。有时候过度的追求安全感会把你死死困住不能自拔,知道什么时候果断的放弃什么,才是人生最大的智慧。
那么,你看完这篇文章知道了哪些有用的观点?能用27个字以内概括下来吗?如果一个盲人看不了文字要你说给他听你会怎么说?欢迎来留言评论
最后附上一张本人足球队集体照,欢迎喜欢足球吉他的朋友来链接起来
你真的会读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