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欣赏专注死磕的灵魂 一个调查记者的日常
我很欣赏那些能调动被采访人谈话的人。
这些人可以是主持人,可以是律师,可以是记者,可以是任何人。
谈话要对等,我还记得我有一次面对一个2016年流水3000万的做淘宝的老板。聊天的时候,虽然我尽量避免了问:怎么做淘宝。这类很很傻的问题,但还是没能聊下去。虽然我对他充满了好奇。可是两句话以后,他就对我的谈话内容没有兴趣,自然聊不下去了。
现在想想,我应该会问他,你平时怎么安排你的时间呢,你的爱好是什么?
我总觉得我应该接受采访,或者新闻的再教育。或者需要把我自己置于不断对话的环境中,让我不停的聊。
所以我业余的时间,就会去找到不同的人聊,天马行空,只要聊。
有一部美剧《风骚律师》,是很火的《绝命毒师》的衍生剧。主角是在毒师中帮助毒贩洗脱法律风险的律师。这部律师剧讲的是一个有抱负的律师,怎么一步一步黑化的过程。
还在播,因为是衍生剧,所以黑化的结局已知了,毕竟在《绝命毒师》中,他已经全盘黑化。
《风骚律师》中,有很多细节吸引我,特别是他的无所不用其极。
为了调查取证,他连续蹲守在目标住所附近,半夜里趁工作人员倒垃圾和垃圾车来的间隙,钻进垃圾箱找证据。普通人是做不到的。
因为要办的事情在正常流程行不通,所以找到黑帮分子,要他们的帮忙,这些人可是亡命之徒,就不怕他们?鼓起勇气找到他们,在挨打的时候还不忘记说服。普通人谁能做到?
虽然我知道他最后是一个悲剧人物,但是他为了案子,为了取证,他想尽一切办法。
这一点很棒。
无论他是法律规定的正还是邪。
227.png今天推荐的是一个记者写的他日常工作中的事件。让我看到了一个称职的调查记者是怎么开展工作,怎么看待他的工作的。
作者,叶伟民
我摘抄一些精彩的段落。
————————————————————
1. 人们总容易对逝去的东西存在幻想和怜悯,例如将调查报道浪漫化,充满了天涯孤客式的勇者臆想,斗智斗勇的段子和侦探小说般的传奇。
这和现实差之甚远。调查报道之所以广受尊崇,勇气是一部分,对专业主义的恪守和遵循则更为宝贵。它们更隐蔽,也更闪亮。
2. 我的表格一般包含以下元素:
1、事件类型。
热点、突发、历史……
2、事件半径。
涉及的时间、空间、人群……
3、事件原因。
经济、文化习俗、道德、社会治理、法律法规……
4、事件影响。
影响强度、反作用力……
5、发展趋势。
未来、预测……
3. 这段暗访经历在调查记者里颇为寻常,更传奇的还有装智障奴工卧底黑砖窑的同行。危险当然是最直接的威胁,但最大的定时炸弹却是“盲目的个人英雄主义”。
**4. **采访受阻?4招突破
一个调查记者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突破能力,一旦采访受阻,通常还有以下方法可尝试。
1、 找“中间人”。说服中间人做采访对象的工作会很有效。当然,你需要找准中间人的利益诉求。
2、 “农村包围城市”。如果对方态度实在强硬,可以先从周边入手。从他的朋友、同事、对立面等搜集信息,建立信息优势。
3、 不断表示诚意。通过短信或微信,在不过分骚扰的前提下反复表达你的善意、诚意。
4、 还有许多突破采访的招数,有些套路甚至还很清奇,总之,一切技巧,不过是有想象力的笨功夫。
5. 调查新闻一直存在一个误区:只求猛料,不求文本。其实这不应该成为一对矛盾。调查报道确实不是文本先行,但基本的准则还是有的:文字简洁、准确、信息密集、逻辑严谨、结论清晰,表达通俗
——————————————
原文请搜索
叶伟民,记者的一天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