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乡愁寄春雨
作者在崂山区采风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无论是李太白的静夜之思,还是白居易的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还是高适的故乡今夜思千里,鬓愁明朝又一年,读来总是让人感到一股幽远的思情弥漫在心头,那份情真意切,借月借雨借鬓霜,给无形的乡愁添上了有形的翅膀,让人别有一番滋味萦绕在心头。我想,只有远离家乡的人,心里才会有一抹挥之不去且越来越浓的乡愁罢。
真的呢,直到几年前我也远离了故乡,才懂得了什么叫乡愁,才真正读懂了古人那份发古幽思的绵绵不绝的乡愁,每次回到家乡临别时,总是用一双留恋的目光抚摸着清清的墨水河,抚摸着即墨古城的青砖灰瓦,抚摸着蓝色新城梦幻般的天空,抚摸着亲朋好友的火辣辣的情谊,抚摸着家乡的青山绿水一草一木,然后含泪转身依依惜别。
儿时的游戏在我心里,乡愁是生我养我的那一方土地,我还在母亲腹中孕育的时候,就已经在吸吮着家乡土地的营养,钱谷山的灵气,海风送来的带有海腥的空气,还有家乡的风物家乡的人情,都已经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的生命,从我呱呱坠地的瞬间,就已经和这块热土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的日子里,纵然是千山万水天高地远,家乡的情愫如同一粒千年红豆杉的种子,就这样深深的深深地种在了我这听着柳腔长大的孩子的心里,于是,也就对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亲一友,多了一份牵挂,多了一份深深地眷恋,这份牵挂和眷恋,日积月累间,便生成了这样一抹沉甸甸的乡愁。
故乡的小村庄在我的心里,乡愁是那山村里的袅袅的炊烟,从故乡的村庄里此起彼伏的悠悠升起,东家的饭香串到了西家,南家的菜香串到了北家,就这样轻轻的旋转着,就这样袅袅飘移着交织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那古朴的村庄和淳朴的乡亲啊,就这样笼罩在了着祥和安然的炊烟里。祥和的烟雾笼罩里,一群骑着“高头大马”的野孩子奋力厮杀在一起,喊杀声中,吓坏了墙角踢毽子跳方格的女孩子,她们稍一愣神,转身带起一片白白的烟雾,躲到另一个角落去了。宛如心中情思一样的绵绵炊烟,蒸腾着,飘荡着,交织着,缠绕着,于是便汇聚成了萦绕在我心头上的那片故乡的云。
农村街景在我的心里,乡愁是那山村村口的一眼老井,清晨,趁着下田前挑水的乡亲,吱吱呀呀挑着水桶,踩着薄薄的雾,放下那长长的井绳,打乱了平静的水面,于是,村庄便如同这井里的涟漪,荡漾起来了。挑水的人们穿梭往来,嘻嘻哈哈打着招呼,这时,谁家打开了街门,扑扑楞楞放出了白鹅灰鸭,东胡同的和西胡同的鹅们鸭们会面了,竟也学着乡亲的样子,努力的伸长着脖子,咯咯嘎嘎亲昵的打起招呼来了呢。夏天,等到井里水涨的时候,趴在井口往里看,平静的井水就像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自己的模样。那一眼如镜般的水井啊,印照过了村里一个个男女老少的脸,当我的脸也叠印在这面镜子上的时候,忽然我感到原来我就是照着家乡的样子,长成了现在的模样。
作者在贵州考察半坎文化在我的心里,乡愁是那田野里的一场春雨,亲吻着口渴了一个漫长冬天的麦苗,在这窸窸窣窣的春雨中,山野村庄融成了一幅静谧的山水画卷。匍匐在雨天的地堰边儿上,耳朵贴近湿润的土地,看着晶莹的水珠挂在片片麦芽,倾听着大地和天空的对话,倾听着喝饱了水的小麦舒展着腰肢轻轻拔节的声音,醉心吸吮着空气中那豌豆苗儿的清香,心坎里总是长出无比的惬意无比的喜悦。一阵风儿吹过来,我不禁抬起头来,在我眼前仿佛看见一个身披蓑衣的老农,站立在温润的天穹之下,高擎着一只水桶,咣咣的敲打着,粗犷的声音在这细细的春雨中传播的那么地悠远:吼!吼!吼!天上下麦子喽!天上下粮食喽!
天上下麦子喽……岁月已是知天年,白首离家远。
一抹乡愁在心间,夕阳山外山。
如果说余光中的乡愁,是一枚窄窄的邮票,席慕蓉的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那么我的乡愁,就是那淅淅沥沥的一场春雨,尽情滋润着家乡春天的泥土,让大地丰收,也滋润着我的乡愁,永不老去......
作者同家乡好友、著名书法家刁树青 作者同家乡好友史子茂、徐德平(左) 作者同刁树青合作作品 作者在家乡做客青岛一分田 同家乡老领导、著名书法家董全洲(中)及家乡好友 董全洲向作者赠送墨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