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联盟训黄粱者风流才子

别人的20岁

2019-01-03  本文已影响102人  北左

那些20岁还在全国各地浪的人,25岁时就写出全国中小学生必背诗歌!而你的20岁还在这学校苦逼的求学着!

看看那些大唐(700-800)间20多岁就称霸一方的大文豪!

李白.  5岁开始读书。15岁已有赋诗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推崇与奖掖。20岁,满世界的浪,拜诸位恭候。25岁依然浪,在庐山学道,作《望庐山瀑布》《望天山门》《渡荆门送别》等诗!

杜甫.  自小家庭环境优越,自幼好学。七岁能作诗。20岁时,杜甫漫游吴越,历时数年。24岁时,杜甫回故乡参加“乡贡”。25岁时,杜甫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进行第二次漫游,作《登兖州城楼》、《画鹰》、《房兵曹胡马》和《望岳》。其中《望月》更是其中的杰作,结尾的两句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流露了诗人少年时代不平凡的抱负。

王维    自幼聪明过人  。15岁时去京城应试,由于他能写一手好诗,工于书画,而且还有音乐天赋,所以少年王维一至京城便立即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当然他在前期没有主要创作,大部分作品出自后期创作。

查阅资料我们不难发现李白跟杜甫的人生轨迹,具有极大相似性。同样都是天才,同样25岁时都作出来中小学必背诗篇!

10岁的李白读诸子百家,通诗书。15岁,15岁。观奇书,学剑术,好神仙。作《明堂赋》、《拟恨赋》。18岁。隐居大匡山,往来旁郡。从赵蕤学纵横术。《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约作于此年。20岁。《大猎赋》初稿疑作于此时。

同样,杜甫小哥四岁看公孙大娘舞剑,竟然几十年后还能想起来写诗。七岁就开始作诗,二十名动洛阳,二十五岁写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都是年少轻狂,像所有年轻人一样,以为天下大可去得,无事不可为。

三十而立,在年少的末期,二十七岁的时候,李白与故宰相许圉师之孙女结婚,逐家于安陆。后撒狂言,只可惜他的年少轻狂,也在长安城面前遭到迎头痛击。

遍历卿相,无人赏识。遂有行路难,遂离开长安,浪迹江湖,做《将进酒》等诗,在醉里作中年高歌。直到十年之后,经历过婚姻失败,重新杀入长安的李白终于得到认可。只可惜这种赏识没有达到他的期望,只是写诗供皇上娱乐,厌倦这种生活,以酒度日,后被玄宗疏之!而杜甫同样在三十而立的时候,遇见了此时从长安逃出来的李白,这是他年少轻狂的尾声,李白亲自出现,来给他画上句号。当然两人的相遇也给后来诗歌创作起到一定影响。那会儿杜甫还不知道,李白走过的道路他将重新再走一遍。离开李白后,他也去了长安,去长安应试,奸相李林甫从中作梗,为了营造野无遗贤的盛世景象,竟让所有人都落榜了。从此,杜甫困居长安,整整十年。他像三十多岁的李白一样,到处找人,去投递自己的文章,但是没人理会他。临近四十岁,杜甫像四十二岁的李白一样,终于在长安得到机会,成了一个小官。但他比李白惨,他回老家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家人的时候,发现小儿子已经饿死了这十年间,他见过朱门酒肉臭,见到路有冻死骨,见到了所有人的落魄,和其间的生与死。

十年蹉跎,让一览众山小的少年,终于成了我们印象中的老杜。

然而同样蹉跎的年月,仿佛无论如何都不使李白低头,他还是他原来的模样,偶尔消沉叹息,很快又大醉高歌。年近五十的太白,孤身跑去幽州,探查安禄山的动向。还挥挥洒洒写了济世之策,返回长安,要呈给玄宗。终还是没人理他。此时的长安城里,还有四十岁的杜甫,他刚刚做了小官。

与李杜不同的王维,自幼进京被人赏识,30岁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

几乎处于同一时期,但李白和杜甫两个同样官场失意的人相遇也许是一种造化!王维官场得意但并未与他们一起喝酒作诗!初山微画雕《桃源行》

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

不难看出他们那不平凡的一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