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方法

2021-02-12  本文已影响0人  味淡

怎么读书?

漫无目的的读?还是带着目的读,学以致用?是精读一字一句,还是泛读一目十行?什么时间读?是大段的时间读还是碎片化时间读?是先入为主的读,还是先放下成见去读?

首先说心态,有时候我们读书,觉得自己已经知道了了解了,就带着骄傲的心去看。这样即使读了很多,也不过是过耳风,过了一下眼而已。就像跟人聊天,别人话还没有说完,自己就抢话或者心里说已经知道了。三人行,必有我师。别人总有我们可以学习的地方,保持空杯心态有必要吧。

孔子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不知道不装知道,默而知之等等。

曾国藩讲要有志有恒有识,有志则不甘堕落,有识则不敢骄傲,有恒则没有不成的事。

其次是致用,除了消遣休闲的,像看电视一样,我们需要带着目的去读。有人说这功利,可是如果我们看了很多书,最后却成了书呆子,成了长两只脚的书柜,那显然不是我们读书的目的,被人戳脊梁说那人看书看傻了。

读之前可以问一下自己,我到底想从中学到什么?看完以后再问下自己,我能从中学到什么。

还有就是体系化,就是有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本书在我知识树里边的哪个树枝?就是把自己读过的书连成一片,而不是东一点西一块。好像脑子里有一个个书架或者抽屉,这本书可以放在自己书架的哪一个位置。这样知识就像未知的地图一样连成片了。

这是显性的知识结构,还有内在的迁移,就是常说的举一反三,就是把这方面的知识点迁移或者复制到另一方面。比如我们听到说凡事预则立,那我们就可以把这句话,迁移到读书、教育、投资、谈恋爱、做饭等等生活的各个方面。

或者假如我们正在读一个历史故事,看完以后发现骄兵必败,那可以把这个教训迁移到亲子教育、婚恋家庭、投资理财等等。

或者我们正在看关于投资的书,说到定投,高高低低的时候都要坚持,当生活像那条收益涨跌曲线图坠入谷底的时候,更是应该坚持投入的时候。两人感情走到看似走不下去的时候,也是定投的时候等等,看一点迁移到别的地方。

这是迁移,还有视角。比如说历史,如果用当事人的角度看是一样,旁观者是一样;如果以一天时间来记事,是一种细节记事;如果以一月维度看,一天内的很多细节就隐起来了;如果以一年看,就是史书里边的年表;以百年看,又是另一样;以一个朝代看,又是另外情况;以千年时间维度看,只记千年里边的大事,又是不一样……

具体的书,有详细记一朝一代的二十四史,有大略记事的通史。

如果从地点来看,有一个村一个镇一个城一个省一个国家一个洲一个板块的视角,还有航拍的视角,飞机上月球上看地球的视角。

还有尘世的视角,信仰的视角,理科生文科生的视角,科学家诗人哲人的视角等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处。我们可以尝试切换视角来看一本书。

这是视角,是不是每本书都要费那么多功夫?这样就需要精读和泛读的结合。

世界上那么多书,人穷其一生也读不完,这样就要有选择的读。那是不是只要泛读就可以了?当然不是吧,有时候我们读完就忘了,还需要精读研读。

泛读古代的例子有:诸葛亮,他看书观大略,不计较字句。还有孙权,说读书见往事,不是为成为治经博士。还有很多一目十行的人,博览群书。陶渊明不求甚解,也是不计较细节,重在领悟,可能是领悟文字背后没有说出的话吧。

现在有很多人教泛读的,快速阅读的方法,这是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泛读还有跳读,不是一本书每一页每个字都要读,可以挑一部分看,也可以从后往前看,突然脑洞大开。很多书只要把里边重点信息查找出来就行。

精读的人也不少,除了抠字句的以外,还有抄书的。一本书围绕不同主题去读,比如苏东坡,看《汉书》就是这样。孔子讲学习和思考结合,孟子讲知人论世,这是读书方法。可抄可背可反复读,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一些经典的书精读,另外一些泛读,这是精读和泛读平衡吧,所谓博大精深说的就是这吧。

这是精读和泛读,还有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读?现在大部分是碎片化时间读,可以结合吧,假期大块时间看。古人有三余读书,有马上厕上枕上读书。除了看书还有什么方式读书,除了看还可以听书解放眼睛,比如喜马拉雅比如有书这些应用。

好了,这些就是自己关于怎么读的一点梳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