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影响与唤醒
![](https://img.haomeiwen.com/i19819346/1f963e68b9aab568.jpg)
————沙湾县第四中学胡娟霞
千里援疆路,悠悠送教情。
今年的辽宁省教育专家组团式送教进疆活动于今日上午在三中分会场拉开帷幕,全县的初中语文人们怀着一颗热爱语文的心,又一次聚集在一起,在聆听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
上午,我们欣赏了一场视觉和听觉的双重盛宴,来自辽宁省鞍山市的袁媛老师、沙湾县第五中学的王燕老师、沙湾县第三中学的庞梦瑶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三节异彩纷呈却又风格迥异《散步》。
![](https://img.haomeiwen.com/i19819346/b41610e60b0a148d.jpg)
面对这样一节已经听过多次的老课文,如何在守旧中创新,如何在创新中出彩,还是有相当大的难度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9819346/de08783314805e85.jpg)
听完课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真正的语文课堂需要唤醒。
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用繁杂的分析替代了学生的体验,用深奥的解读替代了学生的感受,用自以为是的重点讲解剥夺了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力。
一家人在原野上散步,中间发生了分歧,作为一家之主的“我”,在解决矛盾与冲突的过程中,感悟到作为中年人的责任与使命。文章的内容很好理解,学生一点就透,那我们要给学生教什么?
袁老师从引领学生感知课文入手,始终站在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悟自己感受的角度,通过三个问题完成了引领学生解读文本的任务。
1.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散步》?
2.如果换个角度拟一个题目,你会以什么为题?
3.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怎么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前两问解决的是文章写了什么的问题,通过引导学生换角度拟题,既使学生更好的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后一问解决的是如何写和为什么写的问题,学生通过读直观的感受到作者用词的优美,通过读逐渐领悟到作者情感的体现,通过读逐渐明白作者写作的目的,在读中品,在读中悟,一切都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真正达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这一目的。
我最喜欢拓展延伸环节。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小诗人。先让学生背诵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又给学生积累了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让诗意驻扎在学生的心底。
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至少写一首诗。(行数不限)
七年级学生的诗句可能比较稚嫩,也较为直白,没有很深的意境,但至少孩子们亲自参与了,他们能从参与中寻找到写诗的乐趣,感悟到写诗的快乐,或许就是这样小小的举动能激发起他们对诗歌的热爱。
坐在会场,听着孩子们稚嫩的文字,我也忍不住心痒,写下这样的句子:
三代人
在一条路上
走着
风吹 草舞
田野铺新绿
枝头挂嫩芽
远处的荷塘
波光粼粼
布满荆棘的小路上
我们的心
在一起
写的诗不一定要新颖,不一定要深刻,不一定非得有韵味。只要有想写的欲望,就值得。这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也是一种无声的唤醒。
教育需要影响与唤醒,这一理念在下午的讲座中体现的更为明显。
下午是鞍山市二十五中学的校长郭红为我们带来的“浅谈班主任管理”的讲座。
![](https://img.haomeiwen.com/i19819346/3c099732529aa1a9.jpg)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振聋发聩的两个问句:
你爱你的学生吗?你的学生感受到你的爱了吗?
也许每一位班主任都会说:我深深的爱着我的学生。但是不一定所有的学生都会说能感受到老师的爱。
也许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打着爱学生的旗帜说出了伤学生的话,甚至做出了伤学生的举动。
郭校长作为一名有些三十年经验资深的老班主任,她用浅显的事例让我们明白教育的艺术就是爱。
爱学生是班主任的责任,会爱学生是教育的艺术,让学生感受到爱是班主任的追求,得到学生的爱是班主任师爱的境界。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都尽到了责任,觉得自己是爱学生的,却缺乏教育的艺术,不懂得如何去爱学生,不明白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爱,更是少有人能达到师爱的境界。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一段广为流传的话:“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他告诉我们的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教育真正的价值是一种启蒙,一种影响,一种点燃,一种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