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善其实就是对己善
有个诗人说过一句话:人类之所以能够相互爱和相互关心,是因为有一种对于同情的想象力。
李玫瑾教授在《幽微的人性》提到,人的心理发展最早出现的就是情感,但那个情感叫作“依恋”,就是只对一个人。慢慢大一点了,情感越丰富的抚养,孩子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面孔越多,他的语音表达就越好,就会出去结交小伙伴,就会有一个群体的交流的过程,这就是人初期一个社会学的发展。
情感的发展是有台阶的:早年是父母,就是上下关系;紧接着是同伴;然后是师生,这是双向的;再大了就是同性,花季了就是异性。异性之后,当他开始真正恋爱的时候就开始不自私了,爱扩展了;当他能够对一个陌生人的感受到一种东西,比如看到清洁工人,心想他这么辛勤是为了家庭,绝对不要伤害他,这就是一种博爱了。博爱,就是说他能够对陌生人的感受产生共鸣,这就完成了一个人成熟的爱。
很多人缺在情感发展不完整,这是家庭教育中的缺陷。真正好的母亲、优秀的母亲,会告诉孩子如何替别人考虑,要善待他人。教会孩子善待他人,这有时候是救命的东西。
在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案件:一个农民黄某,自幼受暴力题材影视剧的影响,梦想成为一名冷酷杀 手,他曾用自制的“木马床”杀 害很多青少年,最后那个孩子没被 杀,受轻伤,被放回来后报了警,最后那个恶魔才被抓住,绳之以法。
他为什么没被杀呢?黄某个在折腾他的时候,把他捆上勒。勒昏过去醒来后,他一直哭求说:“你别杀我,我是独生子,我有爸爸妈妈,我还有个没有胳膊和腿的大爹,还有个奶奶,你要是杀了我,他们以后怎么办啊?你也有妈妈,你如果就这么没了,你妈妈回来找不到你,她会怎样啊呀?”
结果说得黄某大哭。他哭道:“我妈才不管我死活呢!我在与不在,他们都不管我!”
然后这个少年说了这么一句话:“如果这样的话,你要是不嫌弃我,等你老了,你把我认作干儿子,我陪你,把你接过来,为你养老。”
黄某最后把他放了。
这个孩子就是特别善良,这是天性,所以做母亲的要教会孩子善待别人,对人善其实就是对己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