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材学姐有话要说

2017-02-03  本文已影响0人  听白

眼看就要毕业了,看了一眼很接地气的成绩单,感叹大学考试真的是一件很吊诡的事啊!举几个印象比较深刻的栗子:

一、《中财》,平时我是没怎么听明白的,回忆起来就是智商未醒,一片混沌。期末老师划了重点,算了,我蠢我勤奋,复习得认真,晚上睡觉连做梦都是这个,结果呢,挂了。好基友从不听课,期末复习也草草了事,轻松飘过。我开始怀疑人生。

二、同一学期的《西方经济学》,平时不听课,期末没复习。考试时,选择题、简答题、计算题分别开启乱蒙、瞎编、死扛模式。考虑到这门课,我把学渣本色展现得如此淋漓尽致,放假回家很有自知之明的把课本都背回去了,准备补考,回家查成绩,过了。同一门考试好基友重修加补考起码考了8次才过(没得罪老师)。我到现在也不清楚,我究竟是怎么过的,我可能是看到了假成绩。

三、大三《管理学》,这门课对于我来说实在枯燥,上课大部分时间处于坐飞机遨游外太空状态。嗯,对,这也是一门有重点的课,不过我一复习就想睡觉,强撑着看了总共不到4小时,破罐子破摔的去考试。放假一查成绩,妈呀,90多,不禁仰天长叹,我何德何能,给我这么高的分数,老师,我不配啊。

四、大四《战略管理》,最后一门课,因为比较感兴趣,上课可认真了,偶尔控制不住的走一下神都觉得懊恼,我发自内心的觉得我听懂了,期末略微复习了一下,成绩89。从不听课的室友90多。老师,我觉得我能上90,你要不要再考虑一下。

通过以上这些,我总结出一个道理:关于学习,有时候你以为你懂了,其实你不太懂;有时候你以为你不懂,可老师认为你懂了。

其实大学考试呢,表面上的分数真不那么重要,就好像我们挣钱,追求的其实不是表面上的金额,而是它背后所代表的购买力,用它能交换来的资源,认真学习就好比是实实在在的人名币,有多少金额,就能买多少东西,那个数字是有效的,能真实的代表你对这么课的掌握水平。至于通过划重点或者走狗屎运考的高分,就像是冥币,面额再大,你拿着什么卵用都没有,冥币纪念逝者,这个分数哄骗自己,都是图个心理安慰。

可惜啊,大学太快,我醒悟得太晚,虽然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可是平日的懒惰,埋首复习的目标让我们极容易忽略这一点,努力不是为形式,特地反省一篇,给学弟学妹们看看,提个醒。毕竟能不能实现全面小康,还指望我们这一代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