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情商?
丹尼尔.戈尔曼在《情商》一书中把情商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的能力:
1.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
2.妥善管理情绪的能力;
3.自我激励的能力;
4.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
5.人际关系的管理能力。
简言之:认识自己,管理自己,激励自己,认识别人,管理别人。
他还提出了情商树的概念:树根是情商提出的基础理论,树干就是情商,树冠就是五个能力。
广为接受的概念是一个人的成功遵守20/80法则,即20%取决于智商,80%由其他因素决定,其中重要的是情商。情商之父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丹尼尔·戈尔曼表示:“情商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
那么什么是情商?汉语意思:"情绪智慧"或"情绪智商",又称为"情绪智力",简称情商。
情商全称情绪智力,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多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能力。
情商概念发展简史
1925年,Thondike提出了社会智力(social intelligence)的概念,他认为,拥有社会智力的人“具有了解及管理他人的能力,能在人际关系上采取明智的行动”,并把 “社会智力" 描述为与他人相处的能力。
1935年,美国心理学家Alixander在他的《智力:具体与抽象》一文中提出了非智力因素(nonintellective factoers)的概念。
1940年,Wechsler提出普通智力中的非智力因素,并于1943年提出非智力因素是预测个人成功的关键因素。智能的情绪部分可能是生活成功的必要组成部分。
1965年美国人高尔曼,提出了所谓情商的概念 EQ。
1975年霍华德-加德纳出版了 《发敖的智能》 一书, 介绍了多元化智能的理念。
1983年,Gadener发展了 多元智力理论(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其中,两种情绪维度成分:内省智力(intrapsychic intelligence)和人际智力(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这两项能力,让“社会智力”的概念再一次的受到教育界以及心理界的重视。
1987 年吐基思-比思利在 《门撒杂志》 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其中用到 “情商” (即 EQ, 用来衡量情绪智能的商数) 这个术语。 尽管巴昂(RcuvenBar-0n,,以色列著名心理学家。)声称自 己在未发表的毕业论文中已经用过这个术语,大家还是公认这篇文章是首次使用 “情商”并发表。
1988年,心理学家Bar-On第一个使用“EQ”这个名词,并编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的情绪智力量表,根据他的定义,EQ还包括了那些能影响我们去适应环境的情绪以及社交能力。
1990年,美国心理学家Salovy和Mayer重新解释了情绪智力这个概念并提出了较系统的理论。随后对情绪智力的研究便得到了迅速发展,情绪智力这个术语也得到了广泛使用。同年,心理学家彼得·萨洛维和约翰·梅在《想象,认知和人格》杂志上发表了标志性的文章《情商》。
1995年,心理学家哈佛大学的丹尼尔·戈尔曼教授出版《EQ》一书,荣登世界各国畅销书的排行榜,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EQ热潮,使得EQ一词走出心理学的学术圈,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同年心理学家兼《纽约时报》科学专栏作家丹尼尔·戈尔曼的《情商:为什么她比智商更重要》一书出版后,情商这个概念得到普及。
2000年,由Bar-On主编的《情绪智力手册》出版,它标志着情绪智力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情商的水平也可以像智力水平那样用测验分数较准确地表示出来,只是暂时还没有系统、权威、成熟的测试方案,通常只是根据个人的综合表现进行判断,或者在综合测试中加入若干情商因素的考量。心理学家们认为,情商水平高的人具有如下的特点:社交能力强,外向而愉快,不易陷入恐惧或伤感,对事业较投入,为人正直,富有同情心,情绪生活较丰富但不逾矩,无论是独处还是与许多人在一起时都能怡然自得。专家们还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较高的情商,和童年时期的教育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培养情商应从小开始。
情商的价值是无量的,情商伴随着社会人的一生,是后天培养与修炼都能达到的。它需要自己去勇敢地面对自己厌恶的事情,这样你可以迅速地成长,去勇敢地面对自己所怕的。
生理机制
科学家发现,大脑控制情绪的部分(边缘系统)受损的人,可以很清晰和符合逻辑地推理和思维,但所做出的决定都非常低级。科学家因此断定,当大脑的思维部分与情绪部分相分离时,大脑不能正常工作。人类在做出正常举动时,是综合运用了大脑的两个部分,即情绪部分和逻辑部分。一个高情商的人是会综合利用大脑中的各个部位的,并在大多数情况下运用其大脑皮层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