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希颖瑶 | 学院持钻福利社点赞专用简友广场

《读懂孩子的心》14: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2022-11-04  本文已影响0人  鳝堂集庆

01

父母常常站在自己的角度,立场上,因而不能做到理解孩子的感受。

一个是经常会忽略孩子的感受。把孩子当宠物养,吃饱喝足穿暖即可,不在乎孩子的内心感受。

要知道,小孩也是有七情六欲,有时比成人情感丰富得多。

忽略孩子的感受,会让孩子不愿意跟父母沟通。所谓的“代沟”就是这样逐渐形成的。

另一个是喜欢给孩子建议。不管孩子怎么想,总会拿出一套自认为合理的建议,但往往会让孩子无所适从。

比如,孩子在学校受到老师批评,他觉得很委屈,家长却对孩子说:“你主动和老师谈一谈不行吗?自己主动去解决这个问题。”

家长说这种话时,说的是没错,但是没一点用。

这种话说出来会让孩子觉得两头受气。孩子如果能跟老师主动谈,早就谈了,何必等到家长去说。

跟孩子正确的沟通,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倾听。耐心地听完孩子的话,别插嘴。

二是说出孩子的感受。也就是常讲的共情力。

举个例子,孩子明天就要期末考试了,看着压力很大。

父母有三种说法。第一种:“放轻松,我相信你能考好。”这句话是没用的。

第二种:“你要是早点花时间学习,现在也不用这么发愁了。”讽刺、挖苦的话不仅没用,更会适得其反。

第三种:“你看上去很发愁,我打赌你肯定希望现在考试已经结束,而且成绩还不错。”

只要说出这样的话,不用帮孩子解决这个问题,他就已经放松了。

孩子用手抓着吃面条,父母有三种说法。第一种:“你这样吃饭太让我们丢脸了。”这是指责。

第二种:“这么大了还还用手吃东西啊。”这也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

第三种:“知道用手吃东西一定感觉很棒,但全家一起吃饭的时候,我希望你用筷子吃。”

这是你先理解他的感受,再告诉他为什么这样做是不对的。

02

家长想让孩子听话。有常见的4种误区:指责,辱骂,威胁和命令。

这些方式只能管得住暂时,管不了长远。一时有效,长期无效。

正确的方法是:

一是讲到一个词。比如,孩子把香蕉皮掉在地上,父母不需要发表长篇大论,只需要很坚定地说一个词——香蕉皮,他就知道是什么意思。

孩子最怕听到的是:“你怎么没有公德,你看这多危险。”

二是描述你所看到的东西。比如说:“看到厨房的地上扔着一个香蕉皮,没有人管他。这样谁不小心踩到有可能会被滑倒。”

三是给提示的办法。比如说:“踩到香蕉皮容易滑倒,应该放到垃圾桶里。”从正面的角度来告诉他这件事应该怎么做。

四是提供一个选择。比如说:“你可以把香蕉皮扔到厨房的垃圾桶里,或是扔到外面的垃圾桶。”让他选择其中一个。

五是描述自己的感受。比如说:“我看到厨房的地上有一个香蕉皮,我觉得很不高兴。”正确表达自己的感受。

六是给孩子写一个便条。因为孩子喜欢父母给他留言,你用写便条的方式,孩子会更容易重视这件事。

举例说明,孩子跟你抱怨:“爸爸今天你答应带我去买玩具,怎么不去了,又骗人。”

孩子有抱怨的情绪很正常,如果父母说:“别抱怨,现在不要烦我,过一会儿再说。”就是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并没有给他提出具体的要求。

这时可以告诉孩子,我希望你这样跟我说,爸爸今天可不可以带我去买玩具。”

这种语言模式是需要我们教给孩子的。

描述事实,给提示,提供不同的选择,描述自己的感受,写便条,这些方法都是让孩子寻求合作的沟通方式和方法,日常生活中可以经常用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