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区分评判与事实

2018-10-21  本文已影响127人  阿加莎聊心理成长
非暴力沟通:区分评判与事实

我有时候会想:是什么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是什么导致人们的争吵?

在思考这个问题时,我体会到某些语言和表达方式的负面影响。它们虽然致力于满足某种愿望,却倾向于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彼此的疏远和伤害。这些语言和表达方式,往往夹杂着评判而不是事实。如:你的毛病是你太自私了;他对人有成见;她这个人很懒;他总是迟到;她太粘人了,她简直就是个铁公鸡……批评、指责、辱骂、归类、比较以及评论等都是在评判人。

《非暴力沟通》里有这样一首诗很好地阐述了评判与事实:

我从未见过懒惰的人,我见过有个人有时在下午睡觉,在雨天不出门,但他不是个懒惰的人。请在说我胡言乱语之前想一想:他是个懒惰的人,还是他的行为被我们称为懒惰。我从未见过愚蠢的孩子,我见过有个孩子有时做的事我不理解,或不按我的吩咐做事情,但他不是个愚蠢的孩子。请在你说我愚蠢之前想一想:他是个愚蠢的孩子,还是他懂的事情与你不一样。

我使劲看了又看但从未看到厨师,我看到有个人把食物调配在一起,打起了火看着炒菜的炉子。我看到这些但没有看到厨师,告诉我当你看的时候你看到的是厨师,还是有个人做的事情被我们称为烹饪。我们说有的人懒惰,另一些人说他们与世无争。我们说有的人愚蠢,另一些人说他学习的方法有区别。因此我得出结论:如果不把事实和意见混为一谈,我们将不再困惑,因为你可能无所谓,我也想说这只是我的意见。

由此,我们可以反观自己:我们在表达的时候,是在发表主观想法,是在评判还是事实?

负面的评判和标签的消极影响很明显,会妨碍我们全面了解一个人,比如要说“亨利连守了五个球都没能守住”而不是说“亨利是个差劲的守门员”

相信我们有时候时候都会给别人定标签:你是个不爱学习的孩子,他非常调皮捣蛋,他是个很内向的人……而另一种表达方式是:他做这份工作十五年,她每天坚持6点起床。

第一类描述,很明显能听出是带着感情色彩去看一个人的,就有可能不客观。你说他内向,别人可能会觉得他挺能说的,这好像是两个口味不同的人去评论一排菜是咸的还是淡了,几乎不大可能有标准答案。而第二类描述,相对来说,大家的认知就会比较一致,也就是说:只是陈述事实。

比如一位妻子面对晚归的丈夫,埋怨道:“你怎么总是回来那么晚?”可是丈夫立刻反驳:我没有总是啊,前天晚上就是下班早早回来的。”我们可以看到,妻子对丈夫说的话语是带着评判的,“总是”这个字眼就表露了不满的情绪。如果妻子说:你昨天晚上和今天晚上都超过11点回来。那或许就没有丈夫的反驳了,因为这是事实。

而对于孩子来说,武断的给他定上调皮,胆小,粗心,等等负面标签也会形成对他的束缚,让他很难改变自己了……多些善意的鼓励和耐心具体的引导,孩子的明天会不一样!

放下自己的想法与判断,倾听他人内心的声音,体会感受,陈述事实,放下标签地与人沟通交流,我们会体会到更多温暖与爱意。非暴力沟通,关乎你我他。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