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思考分享谈写作

无文章,不鸡汤

2017-09-30  本文已影响31人  肖大雨

曾与友人聊水木丁,对方挺排斥,认为水木丁的文字都是鸡汤。

在当时,我挺讶异,同时也有点受挫感。

当我把这个事说给家人听时,也说了一些判断。我说我在初读水木丁时,还误以为她挺戾气挺把自我揣测当真的,直至后来阅读她大量文章,发觉她挺理性,而且她的角度相对还蛮另辟蹊径的,我怀疑友人说水木丁的文章是鸡汤,是在阅读她文章很少的情况下,形成的误判吧。

曾抗拒别人那样批评水木丁,除却水木丁是我喜欢的作家外,还有个原因,是我不太敢承认和表达的:我常在读水木丁后,有投契感,因此,有点怕别人也认为我写的文章,是鸡汤。

“鸡汤”这词,现在差不多算贬义词了,对于不少用心去写的作者来说,都挺想避开它的。许多公众号,打着反鸡汤旗号;许多读者,也爱自称很讨厌鸡汤。

而我总纳闷,“鸡汤”作贬义词使用时,连统一标准都没有,许多文章都会因为他人的标准,被讽为鸡汤。

百度对“心灵鸡汤”的定义,是:

"充满知识与感情的话语",柔软、温暖,充满正能量。心灵鸡汤是一种安慰剂,可以怡情,作阅读快餐;亦可移情,挫折、抑郁时,疗效直逼"打鸡血"。

若以它为准,诸多文章的确可算作鸡汤,包括不少温暖治愈文。只是,那样的话,“鸡汤”就不该算彻底的贬义词,讨厌鸡汤这件事,也不显得逼格满满或正义感爆棚。

我也有不喜欢的文章类型,如成功学那一套东西,那就是我曾经心中的鸡汤吧。有销售公司的人员每天给我发送那些东西,列举几条:

“别人放手,他仍然坚持;别人后退,他仍然前冲;每次跌倒,立刻站起来,这种人一定没有失败。”

“不要担心别人会做得比你好,你只需要每天做得比前一天好就可以了,成长是一场和自己的比赛。”

“想装睡的人永远也不会被叫醒。那些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拼命地想要更牛,是多么可怕的事。如果你也想在这个社会中活得舒服,那就不能怂不能懒。一开始不牛,真的没关系,你完全有机会变牛。”

你能说他发的那些没道理吗?是有道理的,去听一下“成功人士”的演讲视频,也会出现这样的句子。

只是,这些话,我们听太多遍了。

有意观察过别人口里的鸡汤文,发现文章成为鸡汤文的一个前提,大约是,文章抛出的观点,是老生常谈的,没让审美疲劳的读者耳目一新。

可同时,我又在想,有多少“反鸡汤”的文章,是真正的、完全的标新立异吗?有道是“英雄之见略同”,若你阅读面广,就一定比我更易看到,很少有非常独特的文章。

毛姆在《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一书里说,对于小说家来讲,创造出完全新型的人物的要求是强人所难,这种创造可能是微乎其微。

对于写作者,创造出令人称道又别出心裁的观点,也差不多如此。哪怕你独立用心思考得出的结论,也很有可能有一批人与你有相似见解。

当我们把某些文称作鸡汤时,除却审美疲劳之外,大概还有个重要原因是,那些文未投我所好。

像我这样胸无大志的非成功人士,谁要跟我反复说成功学,我当然是捂着耳朵说我不听我不听。但对喜欢的文章类型,我就仁慈多了。而对于那些满腹抱负的人士,指不定,成功学真的是他们的灵丹妙药呢。

约翰逊博士有一句很有意思的名言:关于灵魂、上帝或者生命这样的主题,不会有人再能发表出崭新却又真实的见解,或者真实而又崭新的见解了。

写作者,在好多时候,确实也只能寄希望于读者对你写作的主题感兴趣。

再说水木丁。有趣的是,后来我读水木丁的《因为理性,所以慈悲》,她说一个朋友说她文章都是心灵鸡汤,便跟朋友吵了起来,她很委屈:为什么人们总觉得直面假恶丑就是理性、酷、有思想呢?而揭示好的那一面就是心灵鸡汤呢?

看了,扑哧一笑。想说,揭示假恶丑,也不见得会被人称赞为理性,会有人批评你为愤青的,特别是在TA不认同你或误读你时,还会觉得你偏激。

但,这就是写作者难逃开的宿命吧。包括被人指责作品是鸡汤。

但作品若只因为不很独特,或者治愈系,被评为鸡汤,也没什么。作者若写出了一部分读者不再感到新鲜的内容,那也许是小众一起努力后的结果呢。而治愈系的内容,对需要它们的人而言,温暖有力量。

无文章,不鸡汤。爱好写字的人,总躲不开它。其实只要多下功夫,超越自我,就很好了。  

至于读者,如何看待公认的心灵鸡汤文呢?  

《借山而居》的作者二冬说得有趣:  

其实每一篇心灵鸡汤都是一本武功秘籍,只要你把其中一篇练会并且身体力行,起码也是半个半贤人了,但读了那么多,你的生活不还是你的生活。 

每个人都有桃花源的想象,但各有各的问题。所以每一种生活都是个案,不可复制,有唯一性,因为他是他,所以他的生活是他。

PS:“无文章,不鸡汤”是以以偏概全的说法,表达一种普遍性。

常看到爱好阅读、写作的朋友,对“鸡汤”唯恐避之不及。我总有些迷思,认为有的“鸡汤”没那么可怖可憎,对它们的想法是:Relax!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