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复杂与标签

2022-04-24  本文已影响0人  戊戌日记_大光同学会

日更编号:160

(1)

对“情绪”的研究,让我想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各种语言里创造出来的各种词汇。

各种各样的情绪,其实是一系列的反应模式。比如发怒、焦虑。都是人们产生恐惧后的反应,反应方式不同,所以人们给起的名字都不一样。但是一个简单的词,就能传递出很多信息。

由此我想到了,各种语言里的词汇。

这些词汇,其实是对一系列复杂现象或者行为的简化标签。随便拿出一个字或者一个词,都可以分解成很多细节或者一系列的动作。闭着眼睛,可以随意想一个,或者从这前几十个词里选上几个,细想一下。

(2)

通过学习,我们明白了各种词汇的用法,通过交流我们不断地校正我们对具体词汇的理解。到最后,每个人对某个词汇的理解,都大体相同,至少一些关键点,一些框架差不多。所不同的是,每个人的经历不一样,一个词的记忆在大脑里的形成是不一样的,细节是不一样的,联想是不一样的。

但是简单的词汇,并不能近乎无失真的情况下表达所有的信息,传递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信息丢失。所以,我们会发现,有的人写文章,用词准确,很立体的就把想说的事情表达出来了,往往这时候,所用的词语是丰富的,其结果就是饱满,情绪丰富等等。

(3)

一个词,就是一系列动作、或一系列细节,甚至包含一系列“历史”的标签。《阅读的方法》(作者:罗振宇)里讲到后人对苏东坡的标签,竟有那么多,越是丰富,我们才越是能够感受到当年苏东坡的风范。但依然是片面的。

而我们现实中,往往喜欢用1-2个标签,就把一个人定义了。因为这样节省能量。因为生存就是要最小的能量消耗代价保持较长时间的生命。但这样做的结果,往往就因为片面的认识,可能会误解一个人,冤枉一个人,或错过一个人。

在学DISC的时候,记得海峰老师一开始就给我们提两句话“不要给自己找借口,不要给别人贴标签”。一旦标签贴上了,在简化的过程中,可能也把重要的信息丢掉了。

(4)

那么反过来,如果通过标签,我们去倒推一些事情,将标签的细节还原,会怎么样?也许会发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我们可以去推理,也可以设身处地的感受,就可能会把一些不曾在意的信息“找回来”。也可能会因为这个动作的练习,会变得共情能力提升,也会让自己的模型思维的能力增强,也就是说可能以后遇到相同类型的事情,大脑里马上就会闪出相同的场景,从而调取自己形成习惯的反应模式,让你变得更睿智。

(5)

想明白这些问题,也解答了我困惑多年的问题,就是英汉翻译的问题,同一个词,对应着另外一种语言的词汇,但是会有很多词汇。现在爱明白了,不同的语境下,有着不同的含义,况且双方思维方式都不一样,一个词不足以表达背后丰富的细节。

(6)

复杂与标签,各有各用得着的地方。总结需要简洁的标签,分析需要复杂的还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