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斯嘉丽,是从40岁开始开始的
此文系原创非首发,首发于今日头条华年小筑帐号,文责自负。
可能没有几个人没读过《飘》,我前前后后读过两个版本,一个是著名翻译家傅东华先生的译本,最喜欢他对书名的翻译,原作英文名是《Gone whith the Wind》,字面意思是“随风而逝”,傅东华先生将其浓缩成一个字的《飘》,非常高级传神,极富动感和想象空间。
飘但先生对于书中男女主的名字和地名等的翻译我就不太喜欢了,比如女主“斯嘉丽”译成“赫思嘉”,“玫兰妮”,译成“韩媚兰”,莫名地喜感,很跳戏。
但这些不影响这本书优秀的翻译,因为先生让我们与这些有趣的灵魂相识。
另一个版本是谁译的,忘记了,印象深刻地是译者把男女主及地名都基本还原了原著,其他无甚特别的印象。
高中时候读《飘》是因为大家都读世界名著,多少带点炫耀的成份,走马观花翻过,记住了一些经典桥段,然后侃侃而谈,彰显自己博学,那时候极讨厌斯嘉丽,觉得她自私、好胜又虚荣,且没心没肺只知道享受。超喜欢玫兰妮,温柔端庄,待人和气善良,又才学斐然,至于白瑞德icon是极为不喜的,就是个小混混,白希礼就更不喜欢了,装模作样的。
团宠斯嘉丽工作之后闲暇之余又读《飘》,才觉得以前的自己太过肤浅,怎么就看不到斯嘉丽的坚强勇敢,永不认输是多么高贵的品格,而玫兰妮我依然很喜欢,只是在社会中这种完美人格的人自己一定活得很累吧,那么照顾在意别人的感受,不会把自己丢了吗?白希礼一如既往地不喜欢,却开始爱上白瑞德,充满冒险精神的骑士,又幽默风趣,好期待我也能遇上这样的男子带我走。
结婚多年,再读《飘》是因为女儿学校布置的阅读任务。女儿捧着书本说:哇,妈妈,居然很多小注哎,你好厉害。
接过书本,摩挲着有点泛黄的纸张,心中一时感慨万千,女儿闪亮亮的眼睛说最喜欢斯嘉丽,我问为什么,她说因为她勇敢,敢爱敢恨,超喜欢她。
我捧着书本不由惭愧,我不如女儿多矣,这一代的孩子活得坦率真诚,心无尘埃,所以会直面斯嘉丽的美好,而我年轻时给自己立了太多FLOG,时时在意自己在别人眼里的印象,搞得自己是谁都丢了。
试想想一个十几岁的少女,难道不应该是热情明媚,爱娇洒脱的样子吗,回忆中斯嘉丽一双浅绿色的眸子静静凝望着我,这一刻我爱上了她。
喜欢她在玫兰妮临产之际,在硝烟四起的院子守着她,不离不弃的样子;
喜欢她回家后面对物是人非、缺衣少食的现状不气馁努力打拼,只为给亲人朋友和自己提供更好生活的担当;
喜欢她永远朝气蓬勃,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勇敢;
更心疼她的两段失败婚姻,一次因为赌气,一次为了生活所迫,最后唯一因为爱情而嫁的白瑞德,却爱而不自知的忧伤。
白瑞德,斯嘉丽而白瑞德是在什么时候爱上斯嘉丽的呢?
是在斯嘉丽表白艾希礼的时候吧,那样一个热烈的女孩,不矫情,不虚伪,可爱又极富活力,怎能让人不欢喜呢?
可惜白瑞德没有等到斯嘉丽内心长大,用爱回馈于他,他对斯嘉丽的爱情终结在他们女儿邦妮去世之后。
他说:“我从来不是这样的人,能够耐心地捡起碎片,把它们用胶水粘在一起,然后告诉自己,修复过的跟新的一样好。打破的就是打破的,我宁愿去回忆它还完好无损的样子,而不愿去修好它,然后在我的有生之年看着那破碎的地方。我太老了,我不能承担说谎的负担,不能假装我还爱着你。尽管我希望我还能在乎,但我做不到了,我不在乎了。”
这段话每次都让我伤心不已,仿佛有什么从自己内心割裂出去,找不到了。
斯嘉丽父亲说:这个世界唯有土地与明日同在。
斯嘉丽身上有一种孩子的天真,好胜,也有着孩子的顽强,勇敢。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这句话,带给斯嘉丽希望,也带给我无限的勇气。
加油!斯嘉丽。
加油!每一个存在的我们。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