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两年关于未来精进方向的思考
最近,我明白一些事,也在想一些事
出来创业的经历,让我们明白如果不和专业的人合作,做事永远都是二流,而我的能力就是和专业的合作,配合专业的人把事情运作起来,或者做专业技术我永远不是专业的,但是我的把运作这件事做成专业的,再细分一点,我可以把找人,培养人做成专业的。将一件杂乱无章的实务,抽丝剥茧出来,做得有序有理,这是我的能力,除此之外的所有有关技术的东西,就不是我的长项了,顶多就做到60分
而且,我也逐渐明白,所有战略的东西,并不是什么突如其来的Idea,战略一方面是基础组织最全面信息所建立的认识,另一方面是外部刺激所产生的新想法在实践迭代,它不是一蹴而就,且大鸣大放讲出来让大家都照做的东西。它更像是阿里讲新零售,所有人都清楚,但又不知道具体是什么的东西,形而上的,无形的,但当一段时间之后反过来看时,又是跃进的,就像一只跳得又高又远却有飞跃速度非常慢的羚羊,你知道它在像前飞跃,但离得太远又太慢,你感觉不到它的移动,当你发现它时,它已经很远了,这就是战略
所以,不断积累更全面的组织信息与不断的实践迭代才是战略的本质,其间不乏各种畅想与设想,但落到实处终究逃不开这两点,这是我最深刻的认识。
其次,是人,就算人工智能,也离不开人的协作与合作,人工智能在我目之所及的未来,似乎也只能是人类工具性智慧的延伸,关于人的各种协调与协作,人工智能是代替不了。或者说在这样未来中,人的单产会提高,人基于技术的运用而导致的更棒服务体验的实现,不再依赖于人属性上的天赋,而是人主观意识的区别与三化的实现程度
再或者说,一家企业能否在新零售的战场中获胜,在传统的供应链与运营管理之外,更是要比人,一方面比服务的态度,另一方面比专业。前者就我的经验来说,是靠利益与情义,利益使人产生努力工作的动力,情义产生对人好的原力,这两点综合起来就会对极大的热情;而后者现在以我的经验来看,就是技术的运用,让更多的技术的代替人脑,让人更容易通过训练变得专业,让人获得更多的利益变得容易,也就是让系统内的个体,想要把工作做好时变得更容易。
未来,我的需要去研究的问题就是:利益与人情怎么样才能更好的给到人?怎么样将一种形而上的蚁群式智慧烙在组织中每一个人身上?更好作为人脑延伸的数据挖掘与数据输出方式是什么?以及如何将上述3点完成三化,更快更好筛选出合适的人
进一步简化描述就是:
利益与人情怎么给
如何形成蚁群智慧
追求提供更好服务体验的人工智
向组织内更多的人传递上述认知
这就是未来我要研究的方向,因此关于哲学的学习、资讯的关注与管理、人资方法论的学习不能停,这是为唯一可以变得专业的地方了
而在生活中,我也越来越清晰的感觉到,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才是我内心向往的生活,或者说,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是大部分人内心向往的生活,只不过我刚刚才体悟到自己也是这大部分中的一员
这种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并非是朝九晚五,而是在经历能力的支持下,每天能固定健身,能固定每周参加读书会,能固定每天看书买书,能每年做两次国际义工,能看自己喜欢的电影,当然还有陪着你;这种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并非是要求每个节点,每个环节都不能出错的完美,而是一种不过分因为工作时间或经济实力而打乱或者中断的状态,这种状态能给我满足的愉悦感,这种愉悦感是工作上的成就感所不能替代的,就像亲情与友情
再综合关于工作方面专业性的思考,我在想,也许是时候考虑回归家族企业的计划了
但在回去之前,我想我必须要完成几个目标
第一,将写谱咖啡做成本地最好的咖啡店
第二,将索伦送上正轨,也就是和机少一起渡过这一段青黄不接的日子
第三,和谢怡把纸的美学开起来
完成这三个目标,我想应该就完成了我想要印证的东西和我需要践行的人生哲学了
而回归家族企业之后,写谱咖啡会成为我的精神家园,我可以在这个地方撒欢的去实践一些有趣的想法,同时也在这里保留我生活节奏中最赤诚的东西——乐读、海图、RPG-style
索伦则是我的研究生论文,而纸的美学则是博士论文,我想很多在金牛店无法印证,也不能印证的东西,我需要在这里去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