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想象才能有奇异的游历
今天,我读到一篇文章,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三课《草虫的村落》。这是一篇充满童趣的文章,字里行间透着儿童的好奇、惊喜、兴奋与快乐。我有幸看到26位小学语文教师就这个文本上的微型课,大家对文本的解读程度不一,对教材的处理不尽相同,呈现出不一样的教学流程和教学效果。我认为有几个方面是决定老师们微型课水平高低的关键点。
首先是对文本的解读。有的老师不能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对文本理解不够。比如,一位老是把全文分成“迎接远客、和谐生活、音乐演奏、劳动生活、分工协作”五个部分。我觉得这样概括不够准确,就拿“迎接远客”来说,这只甲虫是回到自己的村落,是回家,称为“远客”不太合适。再者,这五个部分内部缺乏一种逻辑关系,如“劳动生活、分工协作”,这二者好像不能这样分。另一位老师则解读得深入一些,呈现出来的对文本结构的概括就显得更为简洁,且有一种伴随着主问题的内在逻辑。她抓住了“奇异”和“游历”这两个关键词,问学生:“在这次奇异的游历中,你跟随黑甲虫的脚步看到了哪些场景?”从而概括成“游侠、街道、音乐会、劳动”四个场景,这样既简洁明了,有很容易直接把学生带进场景,展开想象,训练朗读,品词析句,体会修辞作用。因此,我认为老师本身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直接影响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
第二就是老师对朗读的示范、指导与评价。26节微型课,老师们有朗读的意识,但没有一节课呈现出了精彩的朗读示范,更没有细致的朗读指导,客观的具体的朗读评价。约有一半的老师有朗读示范,但没有读出童趣,没有处理好重音和停连;有三个老师呈现了对朗读的评价,但均是套话、空话,毫无意义。比如一位老师评价到:“啊,你读得很认真!”“不错,你字正腔圆,声音洪亮!”“不错,你吐字清晰,声音洪亮!”请问什么叫“读得很认真!”这三个评价有区别吗?如果没有区别,那甲学生和乙学生岂不是一样的,这种评价对他们有帮助吗?我认为有时候朗读评价就是指导,同时也可以是示范,一定要是客观的具体的科学的能促进学生提高的。比如读“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这句话,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找到关键“游侠”、“傲然”并告诉他们如何突出重音,同时进行示范,引导学生想象并体悟到这个游侠的形象。
第三就是语言训练要落实要细致。这篇文章有些语言是值得反复品味、训练、运用的,但我们的老师们挖掘不够,设置的练习不够有趣和科学。比如,“那只英勇的黑甲虫走进村子,我看见在许多同类的虫子中间,一只娇小的从洞里跑出来,迎接远归者。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这段话就值得我们反复朗读品味,乘着想象的翅膀思考。比如,英勇的和娇小的是什么关系?该怎样读出这个场景?在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场景吗?再如,“有庞然大物的蜥蜴,在它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纷纷投以好奇的眼光,攀谈得好像很投机似的,交流着和善的友谊。”其实这“好奇的眼光”是儿童的眼光,不同类的虫子相处愉快,生活中不也有一群孩子围着某个大人愉快相处的场景吗?更美的是音乐会,不仅音乐美,甲虫的音乐是自然天成的,是天籁之音;还有环境美,大树下,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阳光......这个音乐会的背景,这个舞台很美。这些都需要我们领着孩子去朗读、去想象、去体会。
”